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瑞IPO市值超越小鹏!“油电混合”是最大底气,高端难题待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1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 IPO 来了。
; `0 Y! E: M1 y1 S$ n5 \6 U' ]/ g4 k3 r, e. Z8 D0 c- Z

# R' Z6 s8 l- i" ~* h5 z/ m9 ~- v9 月 25 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以 30.75 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 91.4 亿港元,为年内港股车企 IPO 划下浓重一笔。
8 _) T& q0 W- ~- {! t! F
4 m' ?0 A7 @: p8 C- Z
3 I, p1 g- Q" X* I) r/ ^# }" {0 `$ x3 ]截至当日收盘,奇瑞股价报 31.92 港元/股,涨幅为 3.8%,市值高达1841亿港元,在港股相较于小鹏汽车略高(1648亿港元),略低于吉利汽车(1866亿港元)、理想汽车(2059亿港元)。
9 q& E  U& g+ Y/ n$ R
2 T) C& o3 j% V- J9 G
" H. h3 A2 D; W2 Z: E  ?$ f

: p% l1 m% `8 g9 r# s6 h
图源: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7 |1 k0 f) S$ p; b. g
2 G5 _( W* R  h
( @* p' l- d3 x6 G4 e. B
1997 年诞生的奇瑞早已攒够了资金和知名度,自 2004 年起便尝试通过多种途径上市,在这场长达 21 年光阴的 IPO 马拉松里屡败屡战,如今终于实现了上市夙愿。
# m; V, r5 N# R# z! m7 o* T# T# Z9 n

0 D. ^6 a9 p" ]" U9 j2 G“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用来形容奇瑞的 IPO 之路再贴切不过。早年间,比亚迪、吉利、长城、东风等传统自主品牌已先后登陆资本市场。后来,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新能源新势力也纷纷抢在奇瑞之前完成上市。相比之下,奇瑞的上市进程明显滞后。
4 m) d3 o: v* g% N. l2 M/ R5 k. v8 {6 k/ L

+ S( h% W& {/ z  F9 W& V从行业逻辑来看,IPO 的核心价值在于为车企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助力其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全球化布局中突破瓶颈,实现业绩跃升。然而,资本市场的理性从不缺席 —— 若车企无法打造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能赢得市场销量与用户口碑的双重认可,即便成功上市,也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长期信任,最终可能陷入 “上市即巅峰” 的困境。
! g7 Z$ Y; b* s) G" @5 a
5 M# N5 C1 r6 F- Q  F% v# M$ ?, ?* Y$ j4 @
积累了将近三十年市场经验的奇瑞,能满足投资者的期待吗?% }; L7 l/ y0 T6 \

- W! C9 q# N. p, x" ?+ D. D: ?1 j( S  \' h, M4 G# X% Q% e( g
21 年七度冲击IPO,奇瑞屡败屡战
! [+ p4 e& A1 t% Q% Y& R5 N- T: }6 B; ]3 P

7 Z" O0 n  _3 A  L, T8 j/ ?. K+ v- w  T% E# J0 f, E
电车通针对奇瑞过去 21 年的 IPO 之路进行了简单盘点,算下来奇瑞共有六次的 IPO 失败经验。
% p  E! S3 D3 m) X1 n: l6 E+ S/ G& Q( ]9 k' Y' z5 [  L/ o
8 l0 c. s# ~' J3 i* U2 I9 E$ C% j
2004 年,奇瑞早期缺乏造车资质,通过“挂靠”上汽集团并出让 20% 股权换取生产资质,而在上市时,奇瑞和上汽在股权分配等问题未达成一致,导致上市计划搁置;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奇瑞的第二次上市计划搁置;奇瑞在 2009 年已经募资 29 亿元,并推行多品牌战略,但到了 2011 年,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由于存在一些关联交易等问题,上市计划再搁置。
1 ^. l" S- R1 x+ z: m* {+ W3 y
2 ?& @3 ^, J/ x& O" G) ?1 i
; ^; {$ m. T5 a& ]0 F) `+ F! i4 W2016 年 5 月,奇瑞新能源有机会通过被海螺型材购买全部控股权的方式借壳上市,但海螺型材在两个月后又宣布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在 2019 年和 2022 年,奇瑞又分别因为混改资金问题和股权结构复杂,IPO 计划再次失败。
5 \! ~* k6 x7 s+ x
5 p& `7 Y7 I6 u# @- T1 V/ b6 h* H9 V, U+ I

* u7 ^. R, t) O( @3 O: L
图源:智界汽车官方

; p2 J$ E- h4 E0 m' H2 c/ c& `* Y& A; M" |  q1 k$ S- J( V
5 u4 ^2 K7 D) s* @, G! e& o
奇瑞 IPO 多次失败,主要是受到股权结构复杂、关联交易问题等品牌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期困扰。! P/ N0 I8 g' u. R

* j, h# y, W5 `+ @1 M; D# S6 Q8 I0 Z3 b3 R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奇瑞在今年 1 月份通过“股东下沉”的方式完成了混改,简化了此前复杂的股权结构,让这场持续多年的 IPO “长跑” 终于看到了终点。此外,奇瑞的财报和销量数据也在逐步向好。7 v; H, F0 X' ^. I$ n0 ]) [; A) D# W

& C& g) Z4 @! f0 i
5 W9 L1 Z: J+ b1 I. C  w- ~' y根据官方财报数据,奇瑞在 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的经调整净利分别为 58 亿元、104.44 亿元、163.5 亿元,而且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经调整净利为 46.57 亿元,比去年同期高出 7.5 亿元左右,此次上市正值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期。. J; a- V8 i% h# {) q( V/ z8 x
0 K/ y" ?6 t1 ?' N" b$ q% K
4 O0 x. ?& w0 _% f+ V  a+ z( I% X
在电车通看来,奇瑞能实现“利润三连涨”,并且还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与新能源汽车收入的提升有直接联系。0 y; q8 X4 Y' w' F8 X3 u

" \/ q" N, }8 _& B2 H+ M3 X* m; a9 b) p/ B. K

  i2 N. Q' ]! `: T/ W$ J
图源:电车通摄制
7 f+ n  m+ X3 K, M" n% q1 N
4 H0 }- S6 E. o  U; c

- t/ |6 h3 h$ j$ G& J+ B- s数据显示,奇瑞集团在上半年累计售出 1260124 辆车,同比增长 1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359380 辆,同比增长 98.6%,无论规模还是增速均位居行业前列。星途、iCAR 和智界三个品牌精准覆盖了不同新能源市场和消费群体的需求,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部分。2 x/ `8 ~0 Y: L0 W

9 r: X; q. T$ ?* ], I- y. M7 ~; K* H! h9 r; S9 n
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奇瑞靠燃油车业务营收了 429.74 亿元,依然是集团的基本盘,而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已经来到 186.65 亿元,混动车和纯电动车的营收比例都有至少 10% 的同比增长,收入贡献在稳步提升。
6 @& I. u9 q. G/ ~: V. Z/ m. [+ Z
* ~7 G8 x6 M9 Q6 l4 o
5 s$ T+ Z; t0 [" h* b. x无论是新势力和传统品牌,交付量、交付能力依然是决定车企估值的主要参考指标。有了消费者真金白银的支持,奇瑞上市后有机会获得更高的估值。
: O: ?/ R" q1 V6 O' W# m" `: O( B
* r6 t8 {0 Z" Y3 w9 q4 P2 {+ p: {2 t
新能源高端化,是奇瑞的最大心病0 U  e, d# n2 P- _6 j; q

5 P; r1 i8 g# P& Y
; t/ ], N& x2 F, t& L" c8 A# L0 Y4 K% W1 x8 E" O
在经历 2023 年与 2024 年车市的低迷后,新能源车市于 2025 年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电车通留意到,新能源车卖得好的车企,二级市场的估值也比较高。
2 q+ Y! n5 h- V" e% w9 n5 \+ @4 \
0 Y9 n  Q3 H: z# k5 \
暂且不说比亚迪,吉利汽车的前 8 个月销量近 190 万辆,新能源占比超 50%,市值高达 1866.86 亿港元;赛力斯前 8 个月的累计销量为 292364 辆,新能源占比为 80%,市值为 2428 多亿元;长安汽车的 8 月销量为 23.30 万辆,新能源占比为 37.77%,市值高达 1197.62 亿元。# B" ^+ a. I! b2 j6 m

7 R/ y) w. b2 Z
; _! V9 }" [& X! }& o5 V4 i可见,港股投资者对新能源车企的前景越发看好。只不过奇瑞现在的“新能源含量”还是不够高,2024 年的累计销量为 260 万辆,新能源渗透率仅为 22.41%。
9 N" \% b6 p) T: y7 x% G; H. [) ^4 o- U8 d+ F1 ?
( Z& q  c8 M: L

6 ^9 f+ ~. E  H  `# V; `) D
图源:智界汽车官方
* R$ ?( |% n9 I

) O, ~; Z8 D% ~  u" U0 `* A- n) R+ `! F' s0 T
顺带一提,前面提到奇瑞的新能源业务在逐步增长,但电车通要指出的是,在目前最受欢迎的新能源高端市场,奇瑞还是没有站稳脚跟。
0 `6 k- ^1 }' B- [$ Z( V+ |! R0 S! {1 }4 S
. L8 w" @, W# a9 [" @+ s3 E+ B
在五个子品牌的发力下,奇瑞集团已经拥有风云 A8、风云 A9L、山海 T2、iCAR 03、智界 R7、智界 S7 等新能源产品,但这么多新能源车中,8 月份只有风云 A9L 一款车型的销量突破万辆,主打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两款智界车型的 8 月销量,加起来都还没有超过 2000 辆。
/ c  e- Y! h; B) `! @& B; u" \' E! G- a  z! G1 r3 v# k/ G+ U3 w/ w

) O* F% g" |  u2 ]+ m0 A归根到底,奇瑞在新能源快速增长的关键时刻选择了保守,同时智界发展初期因产能不足等问题失去了不少用户,这使得奇瑞在新能源市场竞争失去不少先发优势。6 \7 z, y9 o: e8 H) [- z
5 B- g0 Y) W; T  Q

" y* m# x. e& `( Y3 P不过好在奇瑞已经选择 ALL IN 新能源市场,招股书显示,奇瑞计划将 IPO 募集的资金用于以下五个方面。% j) }6 L6 R; P6 @+ ^1 g

" {/ |7 p1 O% @2 B3 F$ v# [* y3 J: L! `3 R# n

5 N) l: q2 w! s
制图:电车通

' T. p! W% b# A, P& T' t" ^' P( X# O
, ^! p' u2 v8 w- W! u3 H+ @' ?
; l# {7 ~3 U* U% U2 c显然,扩大产品矩阵、提高产品力以及保持全球化优势,依然是奇瑞下一步发展的重点,而在最重要的扩大产品矩阵方面,奇瑞已经透露了不少新车信息。3 b  y$ R3 o/ e2 y

$ ?* h/ Y0 F. l1 M) @% u) e; T& @+ q& k/ n( w
在去年的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尹同跃立下了新能源市场“保三争二”的目标,同时将在 10 月份上市的捷途纵横 G700,在开启预售后 7 小时就获得 2 万辆订单,同时智界首款 MPV 也已经在路上,势必弥补高端新能源领域的短板。5 o3 B/ e: Y* _- J6 b8 a

3 H% L  I5 d/ d* j0 C1 \; Q3 p$ w. o
- C/ m* G4 J4 p, b$ o+ v5 T: {“油电混合”是奇瑞汽车最大的制胜底气?
; |0 E6 k8 i6 N! H" A* s4 ^' {/ B  `7 e5 `, ]+ P; _1 M
, H* \% Y; L' M- U

8 W& x0 U3 t+ H; d从产品战略布局来看,奇瑞凭借燃油车与新能源 “双动力板块” 的协同支撑,其整体市场表现具备比小鹏、零跑等纯新能源品牌更稳固的基本盘 —— 燃油车业务能持续提供稳定的营收与用户基础,有效对冲新能源市场波动风险,而单一新能源品牌则更依赖市场增速与技术迭代节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9 E- n$ J3 q$ O; L& r- R5 Q1 Y4 e6 v: F
, ^2 {) B+ r  N% s4 H6 q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新能源市场仍处于高速扩容的 “增长风口”。1 @5 C! Y) z0 S+ P) a
' Z* T6 b# j) X7 F& j' ?' @
4 H& O% V" F* I! A: c) h+ \: N
一方面,纯新能源品牌可集中资源聚焦单一赛道,直接享受市场增量红利。( I/ e, r# o& _* |1 o- s& B
9 v4 w" F5 Z" K& j5 H8 n

' s  \; o  c4 ]6 A, X另一方面,那些在新能源转型中动作迅速、产品落地效率高的传统国产品牌(如比亚迪、长安等),因兼具 “传统车企的供应链与渠道优势” 和 “新能源赛道的增长潜力”,更容易获得二级市场的价值认可。
5 Q2 h& r3 C9 ^% R: \
0 S* X9 }; `4 d. m& L5 `. e# n# t, Q  f' Z9 Z0 v" q
对比来看,奇瑞虽在新能源领域起步稍缓,短期内或许难以像部分新势力品牌那样实现销量与市值的 “爆发式增长”,但凭借燃油车业务的稳定托底,以及在海外市场多年积累的渠道与品牌认知度,奇瑞的 “安全边际”不会低,即便面对新能源赛道的短期调整,也能保持更稳健的经营节奏。
7 U" J3 Q, h8 n% u( q' o" B! \: ^+ K# M2 X3 h" }( ?
' `0 b- \# }! c% d9 v
不过,“稳健” 不等于 “无忧”。
1 b; ~# J: A" X' i. S2 C' N- K( h. K& [( E- A

, g# F( Z8 U0 r% I; y电车通认为,在汽车行业向新能源深度转型的浪潮中,过硬的产品力才是品牌穿越周期、持续增长的根本逻辑。奇瑞后续能否突破 “稳健但增速有限” 的现状,真正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最终仍需取决于其即将推出的新车型,能否在核心竞争力上实现突破,打造出真正的“破局点”。
1 B6 _! Y! o$ {0 ?" N! G" F
9 ^5 z  d) z1 H, s: ~3 T: z
% W' c  |. v' h0 T(封面图源:智界汽车官方)' o9 v" L  c  ?8 C
& m/ z: C$ ]' u$ k- C" M; g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9-29 02:3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