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布线
! w; m; a( _8 n, |3 P* c { 特点:
" p5 _3 P7 W' q- [2 W7 S: L' s- P6 V 1,元件的放置方向决定了布线的方向6 W, X0 B3 r, G& W
2,相邻层的布线方向不同,两面板的表层和焊接层的布线主体成90°3,长方形电路板的布线走向为纵向,横向布线很容易造成拥挤甚至无法布线。
. E* b8 F! q6 R5 U 4,尽量确保布线空间,当无法做到时,利用特定的元件下方进行布线,尽量避免元件下方设置连接孔。$ c( {1 @( x0 h! S0 m& C
因为电路板出现故障时,无法直观地看到元件下方连接孔的状态,是否与其他布线或元件引脚等发生短接。
' z& B7 a' y. G! } 模拟电路部分与数字电路部分
" m5 c; o3 v6 N1 d9 L 包括布线,模拟电路部分与数字电路部分要保持在5mm以上,是为了确保彼此不受信号干扰。4 |. R/ o$ ]8 }
当电路图中用一种符号表示地线时,就需要电路板设计者对电路图进行分析,设定一点设置的区域。电源线和地线电源线和地线是初先设计的,对于两面板和四层板来说,其布线的构成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电源和地线设定在内层,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信号线的布局就可以。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从四层板的设计学起。电源线和地线的布线对电气和杂波的影响都非常大,所以要谨慎设计。$ c" z, p% }5 W1 e0 F
以两面板为例:1 ~0 X3 `* O5 g. Q7 _
○电源线和地线同层设计,效果差
# ~3 v7 A. T. U ○地线在表层,电源线在焊接层 一般设计
0 l, L8 r2 R# S& F" C2 `; a, d ○地线在表层,电源线在焊接层,以铜箔方式布线,抗杂波效果较好,因为CAD设计的不可控性,设计上花费时间要比单纯布线的时间长。 注意要保证布线宽度,确保不会发生断线,阻流现象。
2 u# r9 e5 P( S) ~! r8 J 简单来说:电源线和地线就相当人体的主动脉和静脉。也可以单纯地认为水管。线幅越宽,可通过电流流量越大,散热快。线幅越窄,同样电压下,受到的阻力越大,可通过电流流量越小,散热慢。
0 e+ } J( B1 _9 P) V! x
( ]. T- K. \& f8 Z4 G+ W 表面 焊接面
' s2 S) o: Z4 o2 Y& O5 L, |4 Q/ `: v 对于电源线和地线采用的是大范围铜箔布线的方式。
! |' z! m* C a4 P 两层电路板电源线,地线布线的注意事项2 I H8 K7 x Q3 \) _: @+ c+ ^
通常情况下,电源线布线在焊接面,地线布线在表面,用铜箔广面积布线,然后在电源线和地线之间多追加一些电容,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但如果涉及到电磁干扰,问题就不一样了。当超过8MHz,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超过25MHz,就会相当不安定起来。这时需要在重要元件的周边围上地线铜箔,并在焊接面也设计地线铜箔。
l* l) N7 o: w. e, u$ v% l 晶振的布线
8 ^& c( v3 p0 N; X3 t 为了抗干扰,其元件的四周尽量用地线铜箔围起来,图中没有显示的是,在焊接层晶振的下方也可以布上地线铜箔,然后表面和焊接面用连接孔连接起来。加强抗干扰能力。
- A! D$ G! ~+ \* u' t 阻热焊盘的使用8 ?. q; Z1 l% B" R
电源线和地线使用大块铜箔布线时,尽可能用阻热焊盘的方法来设计。这是因为元件焊盘直接与大块铜箔相连的话,在焊接时,热量会散失的很快,融化焊锡的温度不够,造成焊接不良,或虚焊。
& {/ p1 x# }+ o 阻热焊盘
. a0 O" L7 h3 L0 }# M' i- u5 l 模拟电路的电源
4 ~: c/ M2 W/ Q% p 输出部分要靠近电源,高感度的输入部分为了不受输出部分的影响,要与输出部分离开一定距离。 4 r% S' p: c4 S( P7 X
. g7 r |' B9 p9 `2 u 模拟电路示意图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部分分离的示意图电源输入部分
$ _5 r5 ?9 Y5 p7 {* u/ F4 |* N+ E DC电源:当从外部提供电源时,必先通过电解电容,再提供给内部电路。布线方法通常如下。
. h4 g. W! i2 @! C' t& O# }- L. r, j+ k
两层面板,不是通过A点,而是通过B点,向内部电路提供电源。多层面板,也是通过B点之后,向内层导入电源。
+ ^3 o. D0 P# J) f4 E |$ z1 U
6 S$ Z9 P: V"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