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机器焊接常见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5 15: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果你需要组装的电路板并非少数,只靠手工带来的成就感恐怕不够;当工作量达到某种程度,是该考虑把电路板组装任务委托给 EMS 厂商或是自家建置 SMT 组装线的时候了。但这并不代表着你只要把零件跟板子装箱打包寄到组装厂就好 ...
    & B4 N; }7 R5 H& F
    有鉴于目前市面上有众多零组件都是只采用表面黏着(SMT)封装,以手工焊接一些 PC 电路板的受欢迎程度令人惊讶…特别是考虑到那些零件的尺寸是有多么小。在不是很久以前,就算是那些最大的 SMT 零件也会让人害怕,而能焊接次毫米(sub-millimeter)间距的零件会是一种荣誉;不过这种情况在最近十年似乎有所变化。

    3 S: p6 K1 D7 O+ u. u2 s
    如果你需要组装的电路板并非少数,只靠手工带来的成就感恐怕不够;当工作量达到某种程度,是该考虑把电路板组装任务委托给 EMS 厂商或是自家建置 SMT 组装线的时候了。这么做将能为你节省不少时间,而且确保更可靠的成品;但这并不代表着你只要把零件跟板子装箱打包寄到组装厂就好,因为自动化焊接设备并没有直接与你的大脑相连,规则也得改。
      u/ ~5 }5 B% K$ ?' Q* s
    有时候在手工焊接可行的技巧,可能会完全破坏机器组装程序;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笔者列出了以下的十个注意事项,提供准备从手工焊电路板转向采用机器组装的朋友参考。

    2 q4 m+ E2 X+ @8 w7 y) l2 }
    10:小心零组件受潮( z8 C7 a) |7 k& H, T  ^1 X  w
    这听起来似乎并不是那么合理,但是塑料确实会吸收湿气,而且不用丢进水槽、只要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塑料封装的芯片若有湿气,在回焊炉(reflow oven)里会像是爆米花一样──湿气会变成水蒸气,如果不能很快排出,就会让芯片封装爆开;通常这种损坏是肉眼不可见的,但你会在现场看到不可靠的产品。

    9 W4 ^' \5 K3 u" k, C8 ?2 z
    通常喜欢自己动手做的创客们会打开零件的外包装将它们随处放置,并没有使用适当的储存方法;如果你要把你设计的项目送去机器组装,有两件事情可以避免对湿气敏感的零件受潮:首先是在需要时才订购零件,不要太早买进,而且要保持包装密封;或者是通知组装厂注意零件可能受潮,并请它们在组装上之前先烘干,将湿气妥善去除。

    1 i; z2 F: K" ?8 O* x9 ]
    9:电路板一定要上防焊漆5 A  }# n# D6 d1 k' ^2 l9 ]5 J* I
    很多电路板厂会在你订购无防焊漆产品时提供优惠,这在手工组装时不是问题,因为你可以用眼睛观察并调整焊料的量。不过如果是利用模板(stencil)来涂焊料,并且电路板会经过回焊炉,焊料会扩散到外露的铜线,这可能会使得零件导线上的焊料不足以建立可靠的连结。上一层防焊漆可能得先多花点钱,但是以长远的眼光看是可以提升可靠度与降低成本;此外防焊漆现在也有许多颜色选择(EDNT 编按:传统是绿色),能为你的电路板带来个性化外观。
      j* ^2 K9 g* E
    8:网版印刷也不可或缺
    % q: {, m2 {& B电路板上有没有网版印刷与可靠性无关,但会让精准的组装更难实现;依照我的方法,会用 CAD 档案能让组装设备确实了解每个零件该放置的位置,包括角度与方向。可惜世事不能尽如人意,很常出现错误脚位或是零件本身标示模糊不清,无法只靠 CAD 档案来描述位置,清晰的网版印刷能确保不会出错,因为数据是可见的。
    9 N& C# K# X, S  M  D$ o9 g

      M7 h2 ?; Q' t1 S5 Q8 z
    清晰的网版印刷能确保零件位置不出错

    * i4 _, Q# g% q  Z% @
    如果因为设计的缘故,你不想要有防焊漆与参考指针的电路板,这是你的选择;不过你还是需要在布线软件的文件层中做好标示,或者是另外绘制一张组装图,并且要告诉组装厂注意那些标记信息。

    2 z7 C- @0 Q& }
    7: 跟上 SMT 潮流
    * k* z- f) w& _/ f# i要确保能手工打造电路板的最简单方法之一,是坚持采用导线通孔(lead through-hole,LTH)类型的零件,但这会带来许多设计上的限制,也会使许多新技术无法被使用。如果你目前主要还是采用 LTH 组件或是大尺寸的 SMT 组件,你可以透过转向采用更小的 SMT 组件进入一个能利用专业组装技术的新世界,许多最新、功能最多的零件都是只有超小型封装,例如里聚合物电池充电器、无线组件、加速度计,以及一些最新的微控制器,几乎都只有最迷你的芯片封装外观。

    4 [/ Z( W7 J! C  Z" L. @
    当你以手工组装产品原型或是打造较少数量的私人用途电路板时,或许能够在扩充板(breakout board)上找到这种小型零件;若要开始打造上千套准备销售的系统,最好重新为电路板布线,在不使用扩充板的前提下使用那些小型芯片,千万别忘了旁路电容还有每一颗必备的支持零件。

    9 i) g) m9 B( Y3 ^5 j# T
    6:不要在焊垫上开孔. O% S5 ?5 Q% I" k
    QFN 封装以及 BGA 封装的零件下方都有接脚或焊垫,通常是完全不会接触到的;这对回焊炉是好事,但如果是手工焊接呢?手工焊接通常会在焊垫上开孔,用胶带把零件固定在电路板上,然后把电路板翻过来,用焊料以及一小尖焊铁黏那个孔洞,如此就几乎可以手工焊接任何一种无接脚的表面黏着组件。

    1 L- V" r8 t0 r# v7 x+ t4 w
    所以你大概知道我要说的就是,在焊垫上开孔不适用自动化组装,焊料会流经那些孔洞跑到电路板的背面,最后造成短路以及零件因为没有与焊垫完全连结而脱落。而如果你是使用有开孔的手工焊接技术,要将电路板送到自动组装厂之前也需要重新布线,不能在焊垫上留下任何开孔。

    2 Z2 f, u! s7 ]1 ^- y5 o
    5: 重复检查物料清单(BOM)
    3 w9 o! h4 P( W专业制造是将你的想法与相关信息化为实体电路板的最后步骤,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没有直接将生产线与大脑直接连结的管道,数据文件就是讯息传递管道,而物料清单(BOM)是该数据集最关键的部分之一。业余设计者需要拾取 0.1-μF~0.01-μF 电容器、将这些组件焊在 Vcc 与 Vss 之间、且得布署其位置的情况并非罕见;这对你来说可能无所谓,但是对组装厂来说就不见得了,特别是如果你还委托他们采购那类组件。
    # M: h- ~7 L! Y) |! x+ _
    组装厂不会知道等效串联电阻对那些零件是否重要,也不知道所需温度范围;各种条件只能靠你来告诉他们。组装厂需要知道确切的零件型号,而因为可能出现供应问题,如果能为每颗零件提供一个以上的替代品会更好。

    8 ?: S- |, t4 N/ n6 B9 E& Z' c
    4. 随时准备好替代品
    $ e, T# k9 l' I说到替代品…这永远都会是好主意,现在尤其是,因为本文在写作的同时,产业界正面临严重的零件缺货问题,特别是电容器。务必列出替代品,以免你原本选择的零件再也买不到。

    4 o3 @1 Q4 ~$ M1 R5 s0 R
    3. 检查所有的零组件脚位# [6 W) [8 p; Z
    自家打造电子装置的一个常见状况是,会利用 CAD 软件内标示接近但是不一定精确的零件脚位;如果是手工焊板或是采用较大尺寸的零件,这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机器组装可能会需要更精确的信息,因为你本人无法在现场盯着、调整焊料量。小型零件需要非常精确的焊料沉积,唯一能确保其精确度的方法是仔细阅读特定零件的规格书,确认你在 CAD 软件内使用之脚位上的铜以及焊膏符合零件制造商的建议。
    0 T6 t, v* H! |/ \  O* _8 h
    2. 随时准备好沟通8 r6 g* Y3 S1 T/ q( ?* r# i
    很多理工科系出身的朋友都不擅与人交际,但你需要与你的组装厂对谈,而且准备好快速响应任何问题;如我先前所说的,制造就是尽可能让你脑袋里的东西清楚、精确地成形,模拟两可会是你的大敌。当你的 EMS 伙伴询问你任何问题时,请尽快回复。
    ( G2 h! q- U- [" L
    1. 动手去做吧!
    - J" N5 H4 t+ P, a4 j8 R在没有很久以前,制造电子产品必备的工具以及服务是如此复杂且昂贵,对业余 DIY 爱好者或是创客来说,要把基于个人爱好开发出的项目变成一个小生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时代已经改变了,硬件新创公司潮流回温,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
    1 T- P5 t, x! F. z(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9 06:0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