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块好的电路板,除了实现电路原理功能之外,还要考虑 EMI、 EMC、 ESD( 静电释放)、信号完整性等电气特性,也要考虑机械结构、大功耗芯片的散热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电路板的美观问题,就像进行艺术雕刻一样,对其每一个细节进行斟酌。
' w- v) U& b) x! |6 u' w+ g; ~常见 PCB 布局约束原则 在对 PCB 元件布局时经常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 p& {" d) _: v0 W(1)PCB 板形与整机是否匹配? , s. H! l1 P0 g: v( H6 r; g! q( V2 p# T
(2)元件之间的间距是否合理?有无水平上或高度上的冲突?
" p2 W, f' T$ n; c; h* s$ X(3)PCB 是否需要拼版?是否预留工艺边?是否预留安装孔?如何排列定位孔?
* V$ l. }8 g0 F. I(4)如何进行电源模块的放置及散热?
8 S" ?) r0 I2 Y; c(5)需要经常更换的元件放置位置是否方便替换?可调元件是否方便调节?
8 M" v& g0 R2 w" F! ^4 a% g(6)热敏元件与发热元件之间是否考虑距离?
8 O) L7 h) {5 G& B4 x3 c2 ^(7)整板 EMC 性能如何?如何布局能有效增强抗干扰能力? & X- |: d7 r- T8 h
对于元件和元件之间的间距问题,基于不同封装的距离要求不同和 altium Designer 自身的特点,如果通过规则设置来进行约束,设置太过复杂,较难实现。一般是在机械层上画线来标出元件的外围尺寸,如图 9-1 所示,这样当其他元件靠近时,就大概知道其间距了。这对于初学者非常实用,也能使初学者养成良好的 PCB 设计习惯。 - w6 O, R+ L1 C1 h+ b( ]( k5 h
图 9-1 机械辅助线
$ m& O* E' s8 w/ C通过以上的考虑分析,可以对常见 PCB 布局约束原则进行如下分类。 ( F( V$ ^! z7 b g) p: {
元件排列原则 (1)在通常条件下,所有的元件均应布置在 PCB 的同一面上,只有在顶层元件过密时,才能将一些高度有限并且发热量小的元件(如贴片电阻、贴片电容、贴片 IC 等)放在底层。 / D" _3 q9 ^( D5 } m
(2)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前提下,元件应放置在栅格上且相互平行或垂直排列,以求整齐、美观。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元件重叠,元件排列要紧凑,输入元件和输出元件尽量分开远离,不要出现交叉。 q7 T2 j+ c9 S& h% M7 i: @: e
(3)某些元件或导线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电压,应加大它们的距离,以免因放电、击穿而引起意外短路,布局时尽可能地注意这些信号的布局空间。
" |+ K& h! s0 x) `2 l: e/ D4 J- {(4)带高电压的元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2 `' `, K, Q: R7 K
(5)位于板边缘的元件,应该尽量做到离板边缘有两个板厚的距离。 ) l3 Q$ y- a, a0 q3 |" ]+ [
(6)元件在整个板面上应分布均匀,不要这一块区域密,另一块区域疏松,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 `8 m4 ^5 c- E: G7 U' `按照信号走向布局原则 (1)放置固定元件之后,按照信号的流向逐个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进行局部布局。
: o: K5 S/ i' `" I$ v/ }* m(2)元件的布局应便于信号流通,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在多数情况下,信号的流向安排为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与输入、输出端直接相连的元件应当放在靠近输入、输出接插件或连接器的地方。
1 @ T4 ~4 u" R& E, S# N2 x防止电磁干扰 2 O6 G1 M3 l9 o- q( j8 t
图 9-2 电感与电感垂直 90°进行布局
& s' X8 M% ^! h+ R(1)对于辐射电磁场较强的元件及对电磁感应较灵敏的元件,应加大它们相互之间的距离,或考虑添加屏蔽罩加以屏蔽。 1 A! Y, j/ j! l% ~
(2)尽量避免高、低电压元件相互混杂及强、弱信号的元件交错在一起。 7 h- O' [8 f2 L7 D, M( ?% Q
(3)对于会产生磁场的元件,如变压器、扬声器、电感等,布局时应注意减少磁力线对印制导线的切割,相邻元件磁场方向应相互垂直,减少彼此之间的耦合。图 9-2 所示为电感与电感垂直 90°进行布局。 6 f1 K8 H1 p( I5 _
(4)对干扰源或易受干扰的模块进行屏蔽,屏蔽罩应有良好的接地。屏蔽罩的规划如图 9-3 所示。 7 r. x- M$ ^# x9 F T7 N; B
抑制热干扰 (1)对于发热元件,应优先安排在利于散热的位置,必要时可以单独设置散热器或小风扇,以降低温度,减小对邻近元件的影响,如图 9-4 所示。 + c1 e5 o2 V) K1 u) t( z/ z
(2)一些功耗大的集成块、大功率管、电阻等,要布置在容易散热的地方,并与其他元件隔开一定距离。
9 G; S' l* S8 R: H4 w% e2 c
8 q0 y) D3 m6 t9 w: ]
图 9-3 屏蔽罩的规划
: {5 c% V3 j F: |
图 9-4 布局的散热考虑 " G' E c, k) R: U9 }
(3)热敏元件应紧贴被测元件并远离高温区域,以免受到其他发热功当量元件的影响,引起误动作。 7 a& b5 Q' m% {$ W' A
(4)双面放置元件时,底层一般不放置发热元件。
* N% o5 E" [- o) ]% f" ]可调元件布局原则 对于电位器、可变电容器、可调电感线圈、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若是机外调节,其位置要与调节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适应;若是机内调节,则应放置在 PCB 上便于调节的地方。; W; u) i7 M( K. m
$ R/ z. R# m+ ^9 ?8 [# j, V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