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之士大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团队合作] 企业强大的黄金法则 ——品质为本,把研发与生产做到极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2-7 08:56 | 只看该作者
                                                                    夫妻同心 其利断金
( V( k0 v4 v5 r0 C! f                                                        ——精益生产 让企业走出新天地& _( g' D5 d) ~( q; q
    某生产儿童益智类产品的公司,展厅里的产品丰富多样,每个产品也别具一格。会议室与办公区域装饰得富有青春活力,让人见了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忍不住叫好。公司不大,只有几十个人。$ K: L+ }% C  h0 m$ c4 X6 H
    公司老总的丈夫,在十公里外的临市也开了一个小厂,此小厂不到三十人,做的是玩具类产品。此公司与女老板的公司,外观装饰与内部办公区域真可谓云泥之别。进入男老板的公司,一股暮气沉沉的气味扑面而来。
' f/ m# U5 {4 X% N/ e; z4 W    进入女老板公司的生产车间,产线作业还是几十年前的人海战术。拉上员工忙的忙,闲的闲。有的员工,上班时间边看视频,边干活。拉上到处都是堆机,电路板堆、半成品堆、成品堆。拉尾加工好一箱箱的半成品,没有做任何保护措施堆积在胶箱里,半成品的电路板,与其他产品的外壳亲密接触。
( _& S( `. X  H, O5 y" o    传统皮带拉、人海战术式作业,因为节拍时间急,一般是10秒左右,拿放机1-2秒,加之等待,瓶颈工位,员工有三四分之一的时间没有创造价值。' h: x* t) y6 A$ V. n/ N
    电子产品最怕的就是堆机,在拉扯过程中,很易把电路板的贴片料损伤,电路板的元件脚很易刮花外壳。外壳的边角,在碰撞过程中,易损伤贴片物料。堆机,最大的问题,就是会造成质量隐患,测试发现不了,只有到客户手上才能发现。
) S8 f+ ^  n7 o, Q: u    一箱箱不良品堆积在修理工位,等待着维修。修理把修好的不良品扔在箱子里,没有做任何记录,以修好为主。电子产品也怕维修,往往是修好这里,影响那里。客户退回不良品,产线维修过的不良品占的比例最高。产线修理,不仅仅是修好不良品了事,更要参与品质管控。( U- b/ p1 ~* V  d4 N1 x
    女老板的企业,如果导入精益生产,公司利润与品质一定会好很多。把一条产线升高改成站立式作业的精益生产线,精益生产线实施计件式作业。对一些简单的产品,能一个人组装完成的,让一个人完成。复杂的产品,由原来只做一道工序,改为做多道工序。员工左手拿机,右手放机,产品在台面拉上流动。原中间的皮带拉停止不转,用来放物料用。* H8 x5 _- R2 {3 Q' k# ^6 s# L
    男老板与女老板的二个企业加起来都不到一百人,企业虽小,但也得二套班子。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不如把二个企业合并一处,全员重视品质,走精益化生产之路,让企业走出一个新天地。
8 o4 i5 X) s) M" s  F& l1 c8 e" q/ h3 D! g% I  O9 z; y
   笔者:谭树如 电话:18024383163 QQ:877538663) m: M7 Z! c0 a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 16:23 | 只看该作者
                                                           台质企业做强做大的原因分析7 |; k' S% Y6 C0 P2 Z- n
     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品牌在国内大行其道,国人多以用日本品牌为荣。与此同时,许多台资企业也来到大陆投资建厂。富士康,在台湾时,还是个小作坊。到了大陆,短短十几年,就成长为一个巨无霸。
; P8 W! h9 I! ~% x    说起台质企业,让人最深刻的就是:铁血政策、纪律森严。一次,在人才市场听二个管招聘的聊天,在台企干过的员工,一眼就能认出来。一丝不苟,坐姿端正,目视前方,是这群人的普遍特征,企业也最爱招在台企做过的员工。, |; j  T: o( W" _
    在富士康,可能不认识自己事业部经理是谁,但没有人不知道郭台铭。每一个角落都有总裁讲话与总裁语录。入职要参与军训,场地允许的部门,每天都得做早操、晚操。富士康活脱脱就是一个百万雄师的大军营。
. C( F9 U5 f( C+ g    富士康最重视的就是工艺工程师与研发工程师,生产要求精确到秒。在保证品质的绝对条件,要求生产效率更快些,把生产做到了极致。富士康以代工闻名于天下,但研发力量也不容小觑。富士康对研发人员送房、送股,特别慷概大方。
) d2 D) z7 w/ I, F7 K( W台质企业管理严格,但员工待遇也好,年终奖、双粮是必须的,企业效益好时,还能送点股,分点红什么的。就是只要舍得为企业卖命,企业也舍得给员工满意的工资。3 {" p: g9 L6 v
    日本产品,质量是可以,但最大的特点就是贼贵。当年日本彩电,一般人买不起,还工艺复杂,日本家电产品,要么不坏,坏了就不好修。有用没用的功能,搞一大堆,不仅把主要功能做到了极致,一些辅助功能也做了极致,搞得电路板复杂,工艺繁多。同样是CRT彩电,日本彩电坏了,同样规格的彩电,比国内彩电要多收上百元的维修费。同样的产品,日本电路设计更复杂,国内产品,能用软件解决的,绝不会用硬件。日本产品对硬件功能设计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能用硬件解决的,不愿用软件解决。, r1 B# Z+ Y; z8 C
    要说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台质企业可能是做得最成功的。统一、康师傅、旺旺、徐福记、技嘉等台质企业,多是在大陆发展壮大。
! m  h& @9 A; G' n, |& u相较日质企业,在同样高度重视品质的基础上,台质企业更灵活多变,本土化程度更高。日质企业,课长及以上多是日本人,在日质企业,国人很难做到高层。国人的勤劳与服从,台质企业的军事化管理,相互成就。创造一件件优质良品,壮大一个个著名品牌,为中国产品能影响全世界、为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立下汗马功劳。
4 N5 w. G* Z! L* ^0 x. ^0 T7 o' @$ B
- k5 P- Q( X; w5 ^1 ~4 a/ s4 ^   笔者:谭树如 电话:18024383163 QQ:877538663
; c* F4 a1 J! L. e: R&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11:05 | 只看该作者
                            给助理压力和动力,让他们早日成长为工程师: @% X$ k7 X+ c; [6 z5 N* w& W- [
    某公司开发工程师流动频繁,但几个装样机的助理工程师却干了七八年。老板经常批开发部,开发工程师流动频繁,新人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工程师换来换去,不出问题才怪。搞技术的没有捷径,只有多做多学,大师都是做出来的。搞技术的,第一年是学习,二年是入门,三年是独当一面,四五年以上才能成为大师。  |" |) G1 U+ Y' F8 Y4 W
   开发部每天样机只有那么二三台,三个助理工程师装样机,更多的时间就是无所事事。开发工程师有的时候忙的要死,几个装样机的助理却闲得发慌。开发工程师经常要加班,助理工程师极少加班。
/ |% D. A3 e! t, D! x    开发部的助理工程师职位,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但此公司开发部的助理职位却成了应届大学生的驿站,装样机的养老职位。应届大学生一天到晚换来换去,装样机的十年八年还是一个助理工程师。应届大学生学会或没学会就跑,装样机的,永远只会装样机,不参与工程师的工作。- Q. A* @, b* h- t: N- ?
    建议给助理工程师压力和动力,让他们早日成长为工程师。把由原来经理直接管助理,改为由工程师管助理。一个助理固定跟一二个工程师,他们的日常工作不仅是装样机,还要全方位负责协助工程师的工作。每一个月的绩效也有负责工程师评。, W# y5 K2 m$ S2 S9 q
   助理只有参与开发工程师的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才能成为工程师。助理只装样机,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一样,不参与工程师的工作,永远是学不会。
) l7 s1 q; W+ d5 B   工程师把一些简单的工作交给助理做,自己花更多的精力去开发新产品,优化老产品。每一个完美的产品都是靠精心打造。此公司许多产品,总是等到有订单时才优化,或老板审核成本时才优化,没有提前优化,总搞得急急忙忙。电子产品,如果用心去做,很多地方有优化提升的空间。急工出糙活,唯有用心才能打造出完美品质。如果让助理多分担一些工程师的工作,工程师会有时间开发更多完美的产品。团队的成功,靠的是全员参与。) ~  z( n0 ?% ~
   开发部,一个部门十多号人,全由经理管,经理要管着方方面面,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管助理。助理工程师,本来就是协助工程师工作的,此公司开发部有的助理工程师有点象大爷一样。如果没有样机单,他们连样机都不太愿意装。有的助理闲得无聊,把一个电磁炉电路板元件一个个地拆了,再找新元件一个个焊回去。一天到晚画电路板,还打样电路板,但都与工作无关。工程师想叫他干点活,得请经理出面。装样机,遇到不良品时,直接扔给工程师。
9 [" v9 W- a: W9 H0 a7 W+ E0 v    给助理压力,不仅全方位协助工程师的工作,工作一定年限后,还不能成为工程师,应当调到别的部门。不能把开发部助理工程师职位变成一个混日子的养老职位。让助理工程师无条件地协助工程师的工作,然后慢慢把一些简单的项目交给他们,当他们能独当一面后,就提升为工程师。
  b) d, G* H5 L& b8 l   一个团队的强大,唯有三军用命,个个都拼命地工作。不能有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一个团队的稳定就是金字塔形,经理对老总负责;工程师对经理负责;助理对工程师负责;此公司开发部最累的可能就是几个老大了,用老大的话来说,大量的时间花在看邮件、签名、开会上了。如果让工程师管助理工程师,不仅减轻老大们的负担,也能让助理学得更多,经理哪有时间教他们。助理工程师也只有跟着工程师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8 N& U! H# T8 w8 |- X
    企业唯有做大做强了,员工才能获得更多收益;员工唯有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企业才能更加强大。公司的强大,是靠全员的付出。此公司开发部的各种考核与KPI都是针对工程师,一切的压力也都是针对开发部老大与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只装样机,职位设计不合理。别的公司的助理工程师,为了做工程师,跑得比兔子还快,想着法儿跟工程师学习,有的工程师不肯教,他们就偷着学。
3 c( i. w" N/ O$ W! e" p3 z! U* K   人都追求上进,没有哪一个助理工程师,会愿意只做一辈子的助理工程师。企业应当给他们一个平台,只要努力,只要爱学习,就能升职加薪;只要付出,就能得到回报,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能达到工程师的要求,就升为工程师并加薪。在外打工,谁都想多赚一点钱。, U! A1 I! |& r# M! T1 ]

# D$ Q% z6 H2 T; h! p   笔者:谭树如 电话:18024383163 QQ:877538663) w7 G8 c7 D2 a7 Q/ N7 H
% j) S. b! ~) M; n0 q- S! d' a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5-4 10:39 | 只看该作者
                                                           芯好才是真的好
9 s# x6 Q% ?: f                                                     ——提前优化,品质更美
% I1 H2 \3 D4 C( C, E* m( p    某公司有电路板评审的要求,但那么多电路板,每一个板都开一次评审会,一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二搞电子的都是理工男,不爱在会议上发言。所以造成此公司的电路板评审制度是有名无实,没有能做到积极预防,源头改进。个人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视角有限。开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总会有开发工程师一时发现不了的盲点。但换一个人,换一个角度,就一眼能发现问题。电路板详审制度,能很好减少问题产生。借助团队的力量,规避个人盲点。# F9 L% ?8 J( C
    改善建议:跟评审订单一样,用钉钉评审。不仅结构工程师要参与进来,工程部、品质部、采购部也要参与进来。学业有专攻,跟生产的工程部,对生产工艺理解更好;结构工程师,对组装效果把握更深;采购更有成本意识。由电子工程师提供电路板文件与电路板顶层图片、底层图片、拼板图片、组装图片,相关评审人员都要在评审表格填写相关意见,最后由项目工程师回复与处理。评审报告与电路板文件一同留档保存。把电路板评审拉高到与订单评审同样的高度,才能打造更加完美的芯,才能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发生。3 ]2 W0 U. Q6 M/ c0 G
    此公司有的产品,有不少的空焊盘,每个空焊盘都会上锡,锡膏是很贵重的物料,空焊盘太多,这也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有的产品,电路板有不少空区,合理布局,可以节约不少板材。板材较贵,每节约一寸板材,就是为公司节约财富,省钱就是赚钱。细节决定成败,魔鬼都藏在细节中。
# v4 N" P. g7 {* R    电路板的评审,不仅功能上评审,外观上也要评审。优质良品,就是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完美。产品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芯的好坏。把电路板拿出来检阅,拿出来秀,不仅能让产品品质更有保证。电子工程师也会更加用心工作,优质良品,用心铸就。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也唯有用无穷的力量,才能克服个人的局限,才能铸造优质良品。- \, r' J! y4 L4 d
    此公司不少产品,都是有订单时,才优化。因为时间紧急,往往是急工出糙活,不是这种问题,就是那种问题。因为时间紧急,设计保守,不敢尝试更有价值的电路。一声霸产品,用了2个三极管与26个电阻、电容做静音电路与消关开机扑声电路;其实只要改一下软件,这28个元件都可以取消。此产品的功放集成电路本来就有一个静音脚,连到主控改下软件就可以。但此产品用的还是第一代功放集成的电路,换了功放集成电路,原电路还保留,没有用新电路适配新的功放集成电路。多了那么多元件,关机时还是有小的扑声音;用软件控制,不仅元件少,扑声音也没有。开发工程师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没有认真去看集成电路的规格书,有静音脚却不用。
! M( Z7 U/ |: ]3 b! o提前优化,在用到更有竞争力的新电路时,就做高温长时间极限老化测试,验证新电路的可靠性。提前优化,有大量时间考虑更好的电路,也有大量时间去检查、验证与分析,力争在保证品质的同时,让产品做得更有竞争力。还可以省了电路板打快板的钱。有订单时,可以马上安排试产,让品质更有保障。优质良品,靠的是精心打磨,用爱铸造。让每一个开发工程师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开发每一个产品。产品没有捷径,我们付出多少爱,产品就回报我们多少美。
( R9 X* J( L" i$ c" g! K8 ?5 d: s    大师都是靠干出来的,项目做得越多,学得越多。游泳健将都会呛过不少水。此公司如果经常把一些没有竞争力的方案提前优化,还可以起到一个炼兵的目地。铁血之师,靠的就是夏炼三伏冬炼三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平时多优化产品,力争产品精益求精。有订单时,可以马上使用。遇到急的新单,也只要改改优化过的产品就可以了。家有余粮心不慌,提前优化的产品,就算没能用上,也是开发部的技术储备。因为是提前优化,平时忙时,可以做急的工作,有空余时间时,再拿出来开发,不影响急的工作,让工作时间更加充实,提前优化的产品时间拉得长,考虑更加全面。
* t1 j8 @' Z5 o. L2 M4 J
/ {4 z3 _: v, }' f! r+ U, d
5 m* x3 J$ R0 k& I& _9 z
. G2 {! ~3 A& l' j& G2 S! J# D% E8 G# _0 l* S9 ?6 I/ q9 k& q

& a# g: G3 H1 M$ _4 u8 P( W- o
6 t; V/ Q1 m1 u+ ^9 y) [  ~9 k0 l7 y) W5 |, d# T- M+ P1 n#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08:32 | 只看该作者
                                                 落实电路板评审制度比形式主义更重要
$ E: |: T5 O- {1 c* E$ w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6 I2 y' @4 @! j4 K$ H3 a    某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取消原来的人工焊接电路板元件,改为SMT(表面贴装技术)机器贴片与机器插件。施行一段时间后,组织一次现场会,一SMT工程师,把开发工程师骂得一无是处,就差指着鼻子骂了。此工程师强调:开发出新产品后,试产时,一定要现场跟踪各环节的生产,并要形成强制制度。并说他以前的公司,在试产时,开发工程师都会上产线全程跟进。相关领导深以为然,老板还在会上拍板:试产时,开发工程师要去产线全程跟踪,否则就扣绩效。" J  _5 }' ^! F5 G9 k1 {' `, O$ w
    如果开发部按工程部提出的要求,到现场跟线,从SMT贴片到手工插件,差不多一天。而解决的问题,一般就是拼板、干涉类的问题;这类问题,对一个资深工程师来说,就是一眼能发现的问题。为了一眼能发现的问题,让开发工程师花一天时间跟产线值得吗?现场会议说得最多的就是试产物料清单经常出错。对物料错的问题,跟线也没有任何作用,只有细心核对物料清单才能避免。
, G; O# Z- d+ y9 s5 @% H    此公司开发工程师手上的项目,经常是四五个同时进行;很多项目都是催命一样急,不要说一天,哪怕十分钟对都是非常宝贵的,都是争分夺秒地抢时间、赶进度。此公司,贴片车间离开发部超千米。SMT试产贴一块电路板,算上所有的时间,最快要二天;但此公司有的样品订单有时要求一星期出样,都是要求越快越好,抢订单用;本来就绷得很紧了,哪有时间去跟产线。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此公司能发展到七八百人的规模,靠的就是速度,靠得就是快人一步。
! o( ]6 m% I: |  H1 M9 m$ K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如果照搬,就是南橘北枳了。很多厂就是几个产品,一种产品打天下,他们开发一款产品,有大量时间去折腾。而此公司有几百个产品,上千种型号。每开发一个产品,每换一次方案都要去跟线,那得花多少时间。开发群里,生产部投诉最多的问题,一般是新来的工程师造成。新来工程师造成的问题,让资深工程师去承受行为后果,就有点形式主义了。另外公司很多产品并不复杂,一些简简单单的产品,对资深工程师来说,完全有绝对把握,却要花大量时间去跟线,这也是形式主义。为了没有问题的问题,来一次贴片厂一日游,公司得招多少开发工程师才能满足开发要求。
$ b& |) J2 S8 T* R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学识是有限的,开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难免会有盲点。克服盲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团队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电路板评审,就是加入团队无穷的力量,减少问题的发生。此公司每一个订单评审单上都有电路板评审的要求,但一直以来都是有名无实,没人执行。
% w4 y; z/ M2 i2 K( u  {5 W   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把电路板评审落到实处,起到的效果远大于工程师花大量时间去跟线。建议:把电路板评审提高到订单评审一样的高度,芯好才是真的好,电路板就是产品的心脏,决定了产品的高度。预防问题比事后找问题更完美。象评审订单一样,用钉钉评审电路板文件与图片,不仅开发部要参与,工程部更要参与,学术有专攻,对于生产与工艺,工程部才是专家。
2 U$ ^& ?7 B+ ?5 C7 @    把电路板拿出来详审,拿出来检阅,不仅可以减少问题的发生,还可以降低成本。有的大货产品,几十个空焊盘,大片的无元件空间。每个空焊盘都会上锡的,锡膏是很贵重的物料;板材也不便宜,节约板材,就是为公司省钱,省钱就是赚钱,只要用心省钱,完善细节,财富无处不在。只要用心,电路板可以做得更完美,成本更低。: x7 k! J3 O. ~1 ]$ c$ @5 l
    电路板评审,只要花几分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品质以预防为主,电路板评审,起到积极预防,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发生,更能减少公司资源的浪费。远胜于电路板贴好后,再去寻找、发现问题,这时问题已经产生。
" Y0 Z2 ?$ _4 x    建议:在形成公司新制度前,先执行好现有的公司制度,把电路板评审完全落实下去。把工作做得更加完美,为公司创造优质良品,是开发工程师的责任,更是开发工程师的使命。开发工程师不能保证每一个工作都能做好,但开发工程师愿意努力去做好每一个工作,努力到无能为力也做没能做好的工作,唯有借助团队无穷的力量来克服。企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需要彼此精诚合作,共同付出。唯有团队的力量,才能让公司更加强大,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北。  I" r5 H1 H2 K* f! b( K, Q2 p8 r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08:06 | 只看该作者
                                                    别把自己的拐搞丢了! Z) p% P; j! D6 z
                                           ——省什么别省员工那口饭钱( ?+ D! S- X- B! k2 @
    某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先是把年终双粮与年终奖砍掉,后又把开发部的项目奖砍掉。没到一年,开发部二个部门的经理主动走人,年轻一点的开发工程师也差不多走完,只剩下几个快退休的老工程师。新提升的开发经理不仅要负责管理本部门,还要跟项目,会议繁多,杂事不断,干得特没劲,做得来的就做,做不来的就拖着。总跟公司要求招聘开发工程师,有经验的给不起工资,没经验的公司又不要,招一个开发工程师真是千难万难。
2 e& w: v1 C0 P! w; L    原来开发部的工程师们每天都会加班,加班是常事,不加班算不正算,都是奔着年终奖、双粮去的。公司平常加班没有加班费,周六、周日加班可以调休,公司实施大小周制。有的工程师在忙完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务后,还会主动把自己跟的项目拿出来优化。项目做得越多,订单越多,拿的奖金也越多,做得多赚得多,大家都是拼命干活。; q' b; P  w9 {" P1 \
   这些奖金都砍掉后,开发工程师能不加班就不加班,项目能推则推,不愿意多做一点。没有人害怕裁员,相反还会高兴,因为可以领赔偿金。只是因为年龄大,不想折腾,不想从新开始,不太好找工作,搞技术的又不是找不到工作。工资偏低,没有任何奖金,还没有加班费,动不动还要罚款。又要马儿跑,却不想给马吃草,这样的工作,对任何人来说就是鸡肋。- [9 N7 v$ J* L: X3 |; _
   此公司能做到规模最大时达八九百人,开发了近千款产品,靠的就是这几种奖金激励制度。普通员工是按深圳最低工资标准发放,这几种奖金主要针对职员,特别是开发部职员。没有奖金后,其他部门离职率还算正常,开发部则是来了一个大洗牌,能走的都走。6 A; V6 Q/ W; B
企业要生存,就得省每一个可省的钱。深圳寸土寸金,厂房租金居高不下,公司的业务竞争惨烈,利润有限。公司可以把生产厂房搬迁到内地,把开发与销售留在深圳。工厂搬迁到内地,不仅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还能增加内地就业机会,降低生产成本。! t8 r4 p( i* E7 U0 d
    开源节流,实在不行了,砍年终奖、双粮这种针对全公司的行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项目奖,只是针对开发工程师,把这个也砍了,那就等于让开发工程师主动走人,开发工程师有一技傍身,并不担心找不到工作。就算留下的,也只会由原来的主动工作变为被动工作,老板舍不得给钱,员工也就舍不得出力。
2 ~8 Z8 \( F0 m1 Z   说公司没钱吗?在公司业务最不好的时候,花费五十多万更换物料管理系统,成绩就是减少一个文员。原来的由文员录入系统,改为开发工程师自己录入系统,要求的从电路图导出物料清单到系统执行不了。减入一个文员,却增加了开发工程师的工作量。文员可以帮助检查一些物料清单的错误,现在所有的压力都转嫁给开发工程师。原来的物料管理系统用了多年没出过什么问题,原来的系统加钉钉可以实现新系统公司用到的功能,系统更换换了个寂寞。
! a* f. N& s. U    把加班费变为奖金,此公司给开发工程师的薪资本来就比同行的低,是靠各种奖金拉平这个差距,砍断各种奖金,就等于是从碗里割肉。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但最好不要省员工那口饭钱,企业要活,员工也得吃饭,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是想着省员工的饭钱。
2 n1 d8 ^* b. o8 A' C% Z$ y3 G( ]+ a

- x& j6 p4 |, i% v# s; |# [7 C
1 Z# |8 J; _* k: T/ W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07:22 | 只看该作者
                                                                  追求卓越 超越平凡
  `1 b: ?: B& [2 ?8 `0 X8 {                                                 ——某公司积极推进“现场改善”项目
! N1 H) t3 w' G. k# g& Y6 @6 n1 H! t$ `; s  2005年,某无绳电话生产公司花费八百万元,导入“现场改善”项目,在公司推广精益生产。工程部不断改善,积极实施“现场改善”,取得明显的成效,降低生产成本,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B3 x" t5 _9 [* a+ x( c* \                                                                  大胆革新 降低成本
) N6 `( x. }4 m/ F6 U) H. x3 q2 j2 Y  工程部以前测试无绳电话手机采用音频模拟测试半成品,受环境、模具的误差、装配误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重测和误测现象很难改善,电脑显示的直通合格率很难超过85%。经过改善,采用电信号模式测试,无绳电话手机改测试电路板,由于测试电路板的固定与电信号的稳定,电脑显示直通合格率可达90%以上,并能减少一个测试位,每个工位节约成本十多万元。
8 y9 C8 ~, Z  M9 S  在无绳电话座机测试工位,把原来的压扣式座机主板测试支具,改为精密无位移的测试支具,并把测试针改成大尖针。这样重测与误测现象几乎没有,同时减少一个无绳电话座机测试位。通过优化测试手段,减少重复操作的项目,无绳电话由原来的每条生产线需33个测试工位,减少到后来的13个测试工作,在品质保证的条件下,不断地降低测试成本。3 ?  @5 f3 d* H5 m- W: [5 x
广挖潜力 全员出击
4 a7 P: }# k6 H3 p: A  此公司工程部分跟拉工程组和机架房工程组,以前的工作流程是如果跟拉工程组处理不了的坏机台,先交组长处理,再由组长决定是否找机架房组处理,这样机架房仅相当于后勤部队。现在由于支具坏了将影响生产工时,其结果将计入机加房的KPI。因此,现在如果跟拉技术员十五分钟处理不了的坏机台,必须及时通知机架房来处理,这样机架房变成了一支先锋部队。
: D/ f- f; x8 z/ g# p: c4 q, ~                                                              重组架构 提高效率
4 b0 W8 m: @4 Q  工程部进行了三次大的人事架构重组,积极倡导企业内部竞争机制,以最佳组合模式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每一位员工的危机意识与责任感,经过不断改善,测试机台更加稳定可靠,品质更有保证。从05年年底开始,由原来的每个跟拉技术员白班负责二条拉,夜班负责三条拉,改为白班负责三条拉,夜班负责四条拉,这样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 {+ Q" g# h( Q  此公司不断地优化生产,提高品质。原来一条拉一百多号人,每一个人只做一二个动作,坐式作业。后改为一条拉三四十个人,每个人要做一二十个动作。由传统的皮带拉改为工作台面式拉,二个工作台面背靠背,多个工作台面并排在一起组成一条拉,员工由坐式作业改为站式作业。8 @2 X; `, x2 t( e
  后又导入“现场改善项目”,拉改为单工作台面成U形排列,一边下无绳电话手机,一边下无绳电话坐机,中间包装。每一条拉人数降到十七八人。订单大,多条拉同时生产;订单小,就一条拉生产。
+ }7 f+ ]- ?( x& G8 S) \7 S( X( \  每一个工位的工作时间精确到秒,站在拉上看,看不到堆机现象,每一台机同步在拉上流动,产生一个共震的效果。大家都在忙碌,也看不到说闲话、聊天的现象。传统的皮带拉生产,往往是忙的忙死,闲的闲得发慌,到处堆机,大量时间花在从皮带拉上拿放机的动作。- A. ?6 y) p" s5 @+ N0 h5 V% \
  改善永无止境,细节决定成败。精益生产,让品质更有保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0 00:0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