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1-21 15:22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qian211111 于 2021-11-15 13:48 编辑
. e l5 k& m6 Y0 K' e# L( ?! L/ T( _- R8 U `& T
所谓正激式
3 t5 F. r* ~) q6 T" C! W. l- R. q正激方式是构造较简单,容易控制,非常普遍的方式之一。8 R1 z1 t+ a _& g
其特征是输出功率比反激方式大,但必须加装电感和续流二极管(转流二极管:D2)。此外,和反激式相同,能利用光耦合器隔离二次侧的反馈,形成绝缘电源。$ y) n) K) N) l* o' n
图 1:正激方式' A* E" h; V/ D8 ?* W
图2 工作模式如下。MOSFET为ON时,二极管D1为ON,经由电感供给电流至负载端。MOSFET为OFF时,蓄积在电感的电能经由二极管D2供给电流至负载端。各部的波形如图3所示。( i% J8 Q2 ]7 g; ?2 }1 w
图3: 正激方式. T) V. o) d5 x( d/ V
各部的波形正激方式只会单向激磁变压器,在晶体管为OFF时,必须释放(复位)蓄积在变压器的电能。也因此必须装上复位(缓冲)电路(图21中位于变压器一次侧的RCD)。复位电路一般是由电阻/电容器/二极管组成,但基本上仍会损耗电能,因此变压器的利用效率也不算高。
, Y8 _8 W& S- @# @而在启动复位后,会施加DC输入电压1.5~2倍的电压至开关用晶体管上(图22的Vp和Vds的波形的VR)。最近能量,损耗和Vds。该电压经由缓冲的电阻和电容器转换。最近,开始结合主动箝位电路,通过再生必须复位的电能,减轻损耗和Vds。
9 t( q) m: [9 a2 I$ x 图 4
5 S& A: I0 A8 F- a, ~此外,降压时因一次侧电流少,停留在线圈的电能也没那么大,只是一但用在升压上,一次侧的电流就会变大,停留在线圈的能量将是电流的二倍,而因为复位电路所损耗的电能也会跟着变大。因此,本电路虽然可以用在降压上,但却几乎不会用来升压。
4 e# ^1 B y% b! X3 h0 LAC/DC转换主要采用开关方式。虽然能够使用变压器方式,但和反激方式一样,限用于必须绝缘等时候。
9 Q- `- g/ d6 c+ f6 |关键要点:
" \' R2 h* V w- x4 r・较反激式复杂,但二次侧和二极管整流(异步)的DC/DC原理相同。$ X6 i8 U- ]* d4 R! I' t: B
・缓冲电路常出现在电源设计上,推荐利用本节先了解其原理。$ R [ K/ A$ S( j
所谓Buck(降压、非绝缘)方式+ \) v" |3 y8 W4 |
Buck是降压的意思。Buck转换器是利用二极管整流的降压转换器,代表性用途为用在非绝缘降压开关的DC/DC转换器上。DC/DC转换的世界上常称作二极管整流式和异步式等。和先前提到的正激方式相比,由于未使用变压器,一次侧和二次侧并未绝缘。不需绝缘时,以不使用变压器的本方式最为简单。Buck方式不必设定变压器调整电压,只要利用MOSFET控制,就可以决定输出电压。因此,未必会需要来自于二次侧的反馈。(省略图)。# I$ C% k6 O8 t) `
图 5:Buck方式(连续模式时)) Z: a. J' {5 M% o; R, x* x" ~3 [
图 6
* v A. Z. \6 f4 C( \2 ZBuck方式的特征是电路构造简单。此外,组成小功率的电源电路时,成本也比反激式更有竞争力。因此,常使用在家电产品的微控制器用电源上。但是由于不必通过变压器,流向开关元件的电流比采用反激方式的同等输出功率还大,只适用于小功率输出,而无法用于大功率输出上。2 ~& C/ v+ \2 j) o
图7:Buck方式& `7 \4 F8 S( V. Z
各部的波形模式几乎和正激方式相同。只是去掉正激方式的变压器,将D1换成MOSFET。MOSFET为ON时,电流经过电感流向负载端,同时电感也蓄积电能。此时,二极管为OFF。MOSFET为OFF时,蓄积在电感的电能经由二极管D2供给至负载端。和正激转换器的D1相同,开启或关闭MOSFET。
" i: Z9 G* k7 T7 W6 ?+ ^ 图 8
6 _. c: p. I% H" ~AC/DC转换中,开关方式限用于非绝缘电源。对于变压器方式而言,可说是最容易使用开关DC/DC转换器。变压器的方式虽然部件数量比线性稳压器多,成本也比较高,但能承接变压器方式,进而提升效率。不过,自AC输入的效率,仍不及于采用开关方式的AC/DC转换构造。! [" f# b+ I! X: j. U" z, j
关键要点:0 C* q( O2 l- h) a
・除了未加装变压器外,其余都和正激式相同,为非绝缘DC/DC的基本型。: z0 `1 T$ @8 {) q9 o8 V
总结
_+ E9 i# P1 q( {* g# f3 ^本稿,针对AC/DC转换的基础,说明有关下述项目。
: x3 q$ a6 w7 p4 y- h作为基础,应该要理解的基础要点如下。/ C3 ~9 I6 e( v6 y
・AC/DC转换有变压器方式和开关方式。8 O" [0 k; R8 _" C2 [
・AC/DC转换时,会先整流/平滑AC后再转换成DC。- E: V1 T. F6 c4 X
・变压器方式时,能直接使用已经平滑化的DC,但如果要求精度和稳定度,将经由DC/DC转换,以转换成想要的DC电压。4 n, _0 b$ W7 h0 f
・开关方式时,会在AC达峰值电压时转换成DC,因此必须使用高耐压部件。
A1 S! A( Q" a5 n1 l! x・开关方式时,在转换成整流/平滑后的DC上,除了输入为高电压的特例外,和普通开关式DC/DC转换相同。0 {: {8 g" ?+ _5 r3 S2 Y- E% j0 h
・设计AC/DC转换电路时,会同时设计变压器。/ I: a; O- f) b. f5 |( f& U/ s
・板载设计时,使用AC/DC电源用IC优点很多。
% j# A. E8 N( j2 H8 M* i・要处理高电压,必须确实执行保护和安全等对策。
( ]# J0 R; Z" g) g& t( C( m; v$ Y; T在实际进行设计时,如何选择AC/DC转换用的电源ic、如何使用该IC等,是最为基本的方法。一开始设计时,最重要的就是确实理解和DC/DC转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 y2 G2 w, z4 e& F \" O! D2 U" C: B( r
1 _/ L9 p! m! a$ J# m; w; p, T: C- \; ~
# A' w1 C' ^) a8 q"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