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54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PD(集成产品开发)成败取决于什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5 1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IPD(集成产品开发)成败取决于什么
. x9 }8 k5 }( T'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1-8-5 13:38 |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IPD失败与成功取决于是否发现了IPD背后的管理逻辑。1 {7 j- x+ v( H0 I, a; Q
任何组织运行都建立在某种逻辑上,无论你是否能够感知,这种逻辑都会存在,否则早已无序,不管什么样的企业,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都会遵守这种逻辑运行。如果没有掌握管理逻辑,解决问题只能依托经验与习惯。9 L5 V* J( F$ p' u9 i, T0 P
理解组织的管理逻辑,光靠经验是不够的,否则早就把成功移植到了自己的企业中,这时需要的是管理科学,这也是为何在以前的文章中反复强调经验管理时代已经结束,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管理流派使命也即将终结,没有管理科学任何新实践都会付出巨额代价。1 b1 A, |3 J5 P# M
华为的IPD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耗时之长,成本之高,堪比IBM自己当年在实践中摸索过程,这说明IBM、华为也未能彻底掌握IPD背后这套科学逻辑,只能通过不断实践、在问题中获取解决方案,而这种方式同样在其他企业中复制,直接导致失败样本数量巨大。) S: v; \3 G9 c% {; e
所有IPD的失败均来自于经验主义,根本没有理解背后的管理逻辑,由于没有理解IPD背后的逻辑,二手设计已经作用不大,更何况很多企业是三四手的设计,看似一套套的方法,无一不是经验总结。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21-8-5 14:13 | 只看该作者
IPD在传统企业中必败无疑
- m8 `$ g& K; p" I- c7 c! HIPD最佳实践来自于IBM在上个世纪末经历的那场变革,因此可以判断IPD绝不是给传统企业准备的,任何传统企业中的IPD都将以失败告终,这一点不需要再论证。
7 d) Z5 c" R/ ?. C- F) l; M- k( L& a在IBM询引入之前,华为也属于一家典型的传统企业,采用的是一种分工与协作式的产品开发模式,该模式是将产品开发任务按照职能分配到各个职能体系,没有明确的产品开发项目经理,或者最多指定一个协调人,由于项目成员沟通不顺畅,所以产品开发周期长,市场反应速度慢,内部消耗大。
$ ~( ]; j6 a, ]% i& q0 Z2 P3 {而IPD是一种集成化、系统化的产品开发模式,与传统模式截然相反。IBM为华为建立了许多跨部门的业务团队,如PMT、ITMT等,其中PDT是最典型,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于市场、销售、财务、质量、研发、制造、采购、技术服务等部门,他们在LPDT的带领下共同完成由IPMT下达的产品开发目标。可见,IPD是不同功能的有效集成。
8 D/ o% l# X4 F: yIPD与传统产品开发模式的区别背后是不同的管理逻辑,反映在了不同的组织形态与管理模式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21-8-5 14:41 | 只看该作者
IPD成功的基本要素
2 Y4 [8 s5 q4 ^: B3 JIPD的管理逻辑详见《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这是一本管理科学著作,不同的组织形态有不同的管理逻辑与管理模式。: w1 F1 z, U4 G  I
IPD要想成功,需要三个基本要素:矩阵型结构、全流程业务管理、角色管理系统,称之为新组织设计“三引擎模型”,这三个要素建立在一套全新的管理逻辑下,IBM、华为的IPD背后都有“三引擎模型”的身影。- b' Y$ ^) ~/ u! e( l
为何是矩阵型结构?因为矩阵型结构是在企业中第一次出现了横向管理线条,让跨部门协同成为了可能,这让IPD有了生存的土壤,传统职能型结构无论如何优化,都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不需要仔细观察都能看出,IPD必须由矩阵型结构支撑。# c' ~) q" u: v1 q
为何是全流程业务管理(FPM)?全流程业务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系统化的业务管理方式,与IPD相比适应范围更广泛,聚焦一个完整业务流程的效率,实现了所有职能单元、业务单元的有效集成,这是企业核心管理系统之一,IPD仅仅是全流程业务管理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端到端”就是全流程,没有全流程业务管理就不会有IPD。
+ s# R% g6 g* s# X- m2 `为何是角色管理系统?角色管理系统让责、权、利直接与人匹配,角色=人+工作,当工作改变时,人必须相应改变,这让角色变得更加灵活,不仅释放了人的价值创造能力,而且让人可以在业务流程上自由活动,极大的拉近了角色与客户的距离,提高了企业反应速度与市场应变能力,IPD的制度就是以角色管理为基础构建。8 Q) V( v$ k/ T  t: A$ ^7 K8 ^9 m
以前并没有特别关注IPD,是因为企业内部协同问题还不明显,但是这几年来,跨部门协同问题已经成为了企业转型的最大障碍之一,所有的内部消耗都产生于此,中国企业转型必须能把所有功能(职能)集成在一起,否则根本过不来这一关,因此全流程业务管理将成为未来企业变革的核心内容,这与IBM、华为当年的变革如出一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0 17:4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