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客观事实是最终的权威”是一条真理,对国家,组织和个人都有广泛的指导价值。然而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处理事情时,往往忘记了这条真理,把目标或者行动计划建立在偏离客观事实甚至是扭曲客观事实的事物上,这样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是注定要失败的。就个人而言,我们做一件事首先分析自己的情况,面临的环境,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具有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才可以结合要达到的目标,制定最佳的方案,其实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7 v7 |7 O5 S/ t2 r! ]2 Y8 E7 G
2 z. w# R3 m' r- M* R0 Q+ P) k为了说明脱离客观事实的危害,先说一个目标脱离客观事实的故事。2 g2 L: i0 K4 ?8 X) ~! I; L
4 Q1 v; H5 I* _2 a* u据说“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从世系上看,夸父族人原本是大神后土传下的子孙,住在遥远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上。他们个个都是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巨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看样子很可怕,其实他们性情温顺善良,都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勤奋努力。
7 E7 g; Z/ @3 U( p& O; ^( v7 a' G3 R1 `, \3 }- Q% B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但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溶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 x" K( Z* z; [
6 L: U6 q1 Z+ K: y' J
夸父被推选出来,心中十分高兴,他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掣般朝西方追去,转眼就是几千、几万里。他一直追到禺谷,也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一轮又红又大的火球就展现在夸父的眼前,他是多么地激动、多么地兴奋,他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双巨臂,把太阳捉住带回去。可是他已经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顷刻间就喝干了,还是没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但他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1 D% x$ L. H( x5 e
/ I+ w7 t1 y: V) r" P虽然夸父失败了,但他的这种精神、这种毅力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并且激励着许多有志之士不断进取。& U; I9 ?4 y, v. x
$ l$ Q4 ~: Y2 ?3 {
这就是夸父追日的故事,我们姑且不说夸父追日的神话色彩和励志作用,我们来分析一下夸父追日的目的真的能够达到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目标违背了客观规律。5 w! R% k' J9 g5 _
! t9 X: @8 U* ]& m* r大家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必须借助于太阳的光和热来哺育其上的生命。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就是白天,背离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加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就使白天和黑夜不断更替,因此也就会看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夸父看到的太阳西行,实际上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 h) t# o$ n; a$ _) B% a
- n! K. e; U( a. @另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和公转轨道之间存在着66.5°的夹角。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不变,这样就使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纬23.5°之间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出现差别。所以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也就是说北方要比江南寒冷。因此,即使夸父跑得再快,再力大无比,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 h2 L! f9 X3 p9 L, E8 g. A* @
, `6 z3 @# a1 p7 h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的制订不能脱离既定的客观事实,与其去追求太过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如来得实际一些。
; c; N- v5 v. t7 j. I- o# V
( a4 Q+ O5 N+ j$ T) o) O/ n再说一个行动计划脱离实际的故事。
7 L( b2 M) q% @- o" F$ ^* J- A' e" w3 j8 V: r6 ^
战国时,有一个宋国的农夫,他每天都到田里辛苦地工作,来维持全家的生活。有一天,那个农夫又像往常一样到田里工作的时候,看到一只跑得非常急的兔子,从草丛中窜出来时,竟然不小心一头撞死在田边的大树旁。“哇!怎么有这种事?我真是幸运。要是天天有这么样的大兔子送上门来的话,不是比耕田的收获更多吗?而且田里的工作忙也忙不完,哪有在树下捡兔子来得轻松啊?”农夫心中想着,就捡起兔子回家去了。$ T! z* {4 [& @* z% V( \$ T
% ]5 h0 B0 H0 ^# M* O& K从此以后,那个农夫不再耕田了,每天就坐在田边的大树下,等候兔子来撞树**。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都没有等到一只兔子,可是那个农夫仍然不死心,还是每天坐在树下。“哼!我就不相信!今天等不到,明天总会等到吧!” [0 F/ M6 f" ]& g+ H" A) m8 w
3 |- Z1 F$ y) J0 K6 G% B
过了好几个月,不仅没捡到兔子,连兔子的影子都没见着呢!农夫的那几块地,也因为太久没有耕种,都荒芜了。
( n) u0 \: u* t$ v
# f6 H+ j6 T0 p# v: o. }这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他之所以再也没有等到兔子,是因为他的行动计划近乎天真,不去分析第一只兔子撞死的原因和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一味的傻等,怎会有成功的可能呢?
: E7 U8 E% F: f% m, T1 E$ x9 D8 h8 y# g M
在今人看来,可能十有**会笑这个农夫傻,殊不知我们中间有很多人在制订行动计划时,也像这个农夫一般脱离实际,忘记了“客观事实是最高的权威”的真理,既不去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客观条件,也不去考虑计划是否切实可行,这样不也是在守株待兔吗?4 l, m' | C+ B+ B
l" x I' {) n; m% [- e! B! l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