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企业家从何而来?又能走多远?
- m' n- v/ B5 k7 I
) d/ E3 C" I( d今天,时代呼唤具备领导力的企业家涌现。所以,我们有必要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重新认知“领导力”这门学问。
! B0 H- z9 c& ]3 o# f
% ]0 C1 l6 ^$ D7 } g( [绝大多数人都对领导力存有误解。
4 ?+ k7 c Y$ A5 M& x1 k* s! a+ U6 g8 Q8 K- l; I( W
要么觉得只有领导者才需要考虑领导力,要么觉得学习领导力就只是为了当领导。二者都不对。
! ~5 t- |& ^# Y8 X6 B' U! y8 l
7 n S) h. F+ |( G" T( G/ P" n有些领导者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压根儿带不动团队;有些人虽没有职位在身,却是团队里的“关键人物”,能带领大家走向成功。可见,领导力并非谁的专属。, d" m* k( L7 r, ?, O# L |7 m
/ b: N* }6 J% t( l9 a( j
换句话说,不是人人都能当领导,但是人人都能拥有领导力。
. I+ X( G" O* z7 M: e, b
! M( |8 J$ t5 N1 @6 { P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领导力?
0 j" o. a+ `3 i i' c; l. y/ `; S- m9 h5 n( @" V E
一、用一句话,影响你身边的人
$ e6 {9 P. N6 ~9 p' k这是一个变化加速的时代,这是一个必须解决转型难题的时代,所以,这当然也是一个人人都要发挥领导力的时代。) {+ y8 s3 q4 K- n$ ^* e- a2 F
$ M; D% s0 g0 G) ^; c T0 o2 A许多企业创始人都曾询问刘澜:“上了很多领导力的课,读了很多领导力的书,可到底什么是领导力,还是搞不清楚。”& Z6 b5 [/ Z. x; c. c @, H3 }% m
2 `! J. g0 [# `) \5 y4 R! f刘澜用8个字,回答了他们这个疑问:领导力就是——动员团队解决难题。0 O2 d2 q" n+ V+ n! B/ F
" `( ^) h }+ m7 w6 t值得注意的是,动员团队,不是动员下属,你所能借助、动员到的一切人员力量,都是你的团队。而想要更好地动员团队,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5 ]2 t, i* Q0 @' E8 p
: V0 R# c5 k: l9 [+ |在密切联系群众时,要多问别人:“你觉得呢?”( P" i; {2 X$ @4 R, g, O
( H" O& V a7 T% Z1 Q# J
万豪国际集团的第二任CEO小马里奥特说:“领导力中,最重要的是4个字,就是What do you think?”翻译成中文也是这4个字——“你觉得呢?”* `" h' O N k& M! |. i- H$ `( q
1 {: y: V ]" o0 F0 X% C4 G4 @
“你觉得呢”的内涵有两个——8 T8 k$ i3 I7 {$ ?$ A4 P
7 S& H4 U( X F% y) T' {. O9 R1.开放你的胸怀,用最高的效率去沟通
! |; D* q5 a* B- e7 [ B+ V当你和家人、朋友、伴侣交流时,或是与同事、上级沟通时,如果你经常用“你觉得呢”这4个字来询问他们的意见(不一定非得是这4个字,但是一定体现出询问意见的态度),那么沟通的效果就会更好。
* @- Z) ^4 p6 e4 m2 z3 Q9 Z" U7 h
刘澜在北大汇丰商学院给很多读MBA的学员们讲课,学员大多数都是30多岁的中层管理者,他们的孩子年龄都很小,学员们就经常跟刘澜反馈,把“你觉得呢”这句话用到教育小孩上,特别管用。# `, R* e/ @+ i/ e5 `
" \3 @8 Y& C+ Y* U# n( m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想法,以前家长总是命令式沟通,孩子很容易抗拒,而当家长用“你觉得呢”的询问式态度与孩子对话时,孩子更能接受。% ] d/ j0 A5 Y+ @
5 A1 E: ~3 G1 l: R& W0 r; Z实际上,不仅是孩子,任何人都不会轻易认同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想法。所以,任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必须秉持这种开放的态度。* r* w2 o) X4 t# `6 u8 e( W
4 V D. n3 E) ~
因此,“你觉得呢”的第一个内涵就是:开放式沟通。
. f. W/ H3 @5 p" B! ]" t7 R1 W* ]% Z# a6 x9 }# l
2.放低你的自满,谦逊是王者品质
, m5 j/ ?% T( N& X% r0 @, Y& N9 R“你觉得呢”是一种提问,而提问正是领导力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刘澜在《领导力必修课》一书中提到了领导力的十项能力修炼,十项修炼里有五项都是在提问题。/ H4 I" U& ] Z/ |
( @ K3 D, a4 g4 n* U'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企业文化之父”艾德佳·沙因,晚年时出了一本书,叫做《谦虚地提问》,就阐明了提问能力的重要性。6 ]8 `" ^4 }% w* S3 e; N" Q0 G
" r, b" @4 L9 C& D M R' ]7 z
艾德佳·沙因认为,提问的本质有三个——
- _" d# ?; a* D, s7 F5 }7 q& U
! a Q4 t2 V5 L# b第一,谦虚。( y; @1 w; j! ]3 n, y8 @* a
不认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是标准答案,不认为自己掌握所有知识,不去要求别人承认你是对的,这就是谦虚。只有谦虚的人,才懂得提问。
8 z2 ]3 h5 J4 J! E; x4 j! J; K4 ]4 r5 ^2 m4 o( \. U: z
第二,永恒的好奇心。
8 k6 q6 \) O! ]! k一个人,自认为自己不知道全部的事情,所以才能对他人所说的东西充满好奇,这是一种求知的态度、开放的境界和成长性的思维。! f; t4 k; J G7 E/ W% e
# S, C) g+ e0 n9 y( t1 G' h- }
第三,建立关系。3 r1 t0 s1 w9 i& z' I
你向他人提问,就是在传达一个信号——他人是可以教给你东西的,是可以与你互动、与你建立关系的。
0 u" [/ T0 f+ s% V* d4 a8 V8 Q6 e1 P" \7 \
例如在组织中,下属有时候并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全部信息都告诉上级,只有当上级真诚地表示了自己想倾听员工的想法时,员工才更愿意告诉上级更多信息。随着员工与上级之间更加了解,慢慢地,也就变得更加信任。
3 T3 y5 L+ S3 I+ h( f" X1 j
: J- W8 F( L8 E5 s" ~, q! h1 a6 r刘澜也说:“如果要我选一种最重要的领导力能力,我就选提问能力。”
$ @) g4 Z2 _) B w! t9 [6 `
) w: F$ e3 G6 m# |——总结来说,“你觉得呢”的两个内涵,其目的所在,都是密切联系群众,从而更好地动员团队解决难题。7 l+ o W8 X7 T( H# ~9 X; n( ~
9 h+ }+ U, ^, _二、新的难题面前,; Q( Y! x1 W1 p4 T' N( Y
你过去的思维很有可能错了6 A% Z" U* W9 u& b: C1 ^
难题一定是你从没遇到过的新问题。各种各样的难题也一定会反复出现。在你解决难题之前,必须先做好一个认知准备:
* J: h+ q* C" M" b" E( Y6 G- v$ }
& I; ?- [) y: }/ b% i5 K& l解决难题的前提=失败+反思。
6 g" @: c0 Q+ M) h! g7 n8 U
: B4 S0 H5 U1 b1 f1.憎恨失败是愚蠢的,不如欣喜失败
' Y) A8 k" N* q; _" U. @# \大多数人都认为,失败是件坏事。但是刘澜却说:“不犯大错,必将平庸。”. i' z. _# g: m) S6 x( G
7 U' j$ q0 r2 ~刘澜在《领导力必修课》中提到的“领导力十项修炼”,里面就有一条是“从失败中学习”。这句话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
7 z: N8 t2 O3 e% _+ t+ a5 w( r+ u0 P+ @
首先,成功往往是一种陷阱,会让人沉迷于做自己最拿手的事情。2 j6 c. A8 X! L
5 Q. u% B ?5 z
在管理学中,马斯洛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只会用锤子,那么你就会把所有问题都当成钉子。意思是,当你做一件事很顺手时,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去挑战做别的事情。所以不愿意做别的事,只做顺手的事,这必定会造成你的局限。" S0 l$ {4 \; ~$ d: N9 b U* d
" c& ` X, Z7 ~% w4 D& B/ z就像一个人很擅长生产马车的车轮,于是就只生产车轮,那么他就忽略了一件事:终有一天大家连马车都不需要了,也根本不会需要车轮了。
' `& d. u) n% e* ]& \( E% @) ]4 T
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VUCA时代。如果一个人只相信自己过往的成功经验,那么他不可能非常成功,这种人也许能小有成就,但将来一定还会面临失败。
3 k: }0 P% ]5 ?3 g5 e
3 _) L0 Z2 i/ I其次,要意识到,所有的成功都是暂时的,我们要做的是不断从失败中学习。
% r( _& A, ]! F* M" I
( b* g- |6 F2 X+ J7 j5 y, W刘澜说:“卓越的人不是不会失败,而是他们善于重新认知失败。”
5 Q. J8 ~/ v9 }5 A: {$ g! _) X3 W1 t1 K5 I* k4 n/ w
任正非一直强调,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失败。他在多次讲话里都提到:“对那些既不犯错误,又不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4 n" w9 U ?1 h$ q2 j. d
/ s+ E2 p, i: d9 Z“闻过则喜”是孔子对待失败和自身缺点时的价值观。当代哲学家丹尼尔·丹内特也说:“犯错不只是学习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是人们学习或者真正做出创新的唯一机会。”
) J8 R5 W2 s) _4 T, K" q, ]$ Y
, M2 C$ v% h! X3 p9 @ ?3 V任正非是在连工作都找不到的时候,才创办华为的;马云在回杭州创办阿里巴巴之前,也经历了无数苦难;乔布斯甚至曾被苹果开除过。他们都经历过巨大的失败,最后才成为了卓越者。" V; F) {& A p+ E- Y! g4 G
& R O5 e* M" S. A5 n' @% ^+ b
失败和犯错是一种常态,个人的力量也非常渺小,所以我们才要修炼自己,从失败中学习。 R: y0 w% t5 K5 w: Q, v
{* D; B& o+ R& K3 a市场是在变化的,技术是在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在变化的,善于从失败中学习的个人和组织,才能不断转型与进化。
2 L9 _1 Z/ s8 ^' D. i
- N/ m1 x! i. E- k X& \. r宝洁公司前CEO雷富礼说:“我把我的失败看作一件礼物。除非你这样看待它们,否则你将不能从失败中学习,你将不能变得更好——你的公司将不能变得更好。”
. H) e0 W8 i: `9 T4 f. e# K7 G$ \- B8 m- X" g
2.没行动的反思是徒劳的,不如日拱一卒
! ^+ ]- m* C! v对失败有了更理性的认知后,就要开始反思。反思的意义是,思考如何行动,思考如何在失败之后迅速恢复,重新投入挑战。
1 Q1 y! N$ e u* p; l
2 }5 g2 _3 Q9 d3 H5 `2 g反思时,要自问:“我要改变什么?我从失败当中学到了什么?”因为,反思的本质,就是“对思进行再思”。) d/ w: n! g5 t( }% q' R" v8 N1 v
# @. _, }1 x7 U5 r
再思,就是对自己原有的想法,再次进行思考。古人曾说“三思而后行”,就是要先反思自己曾经错误的思维,或是反思自己刚刚萌生却不太成熟的想法,之后再行动、执行。
: M: x: m: C# }$ ?9 H( d, W$ y: v6 w! Q( v4 b, w, @+ o9 c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让自己从思考的场景中抽离出来,以一种路人视角或是上帝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想法。这更像是“元神出窍”,自己观察自己,自己追问自己,自己审视自己。
' U" j h, _5 Z5 b4 q# |* M; r7 w0 z, L
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使用德鲁克“反馈分析”的技巧。
e- a4 J5 o; y8 P) i" o7 L) O% [
" U/ f) M; T* d1 X2 k) s& E6 h德鲁克说,每当你做关键决定或是采取关键行动时,都先写下你预期得到的结果,在9或12个月后,把实际结果和你的预期作比较,这就是反馈分析。) z- v V! u9 p2 A% U
1 ^0 _3 Y; j& B8 _8 ~
这样做的优点是,事先规划好预期目标,当你将来反思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抽离出来,从整个来龙去脉中进行自我审视。
) l% s. d- b; N4 n+ [
+ \* P2 Y8 Z( N8 e5 C当然,还有一种更高效的反思方法,就是反思别人的经验。从别人的失败中反思,就是看别人吃一堑,然后通过自己的反思,最后你长一智。7 I3 _; Q5 b. [1 K! H
; g& G5 ]1 \. V/ Z5 E
但无论如何,不管是哪种反思,本质都是为了我们将来能更好地实践,所以,反思一定要指导实践。 Y" i4 _( O: M& u" R% X$ n4 k
- I8 W3 V2 a- L& e+ d
想一千、说一万,都不如做好一件小事情。这就是日拱一卒的重要性。
3 u3 E5 I: }4 {0 h' n$ @ l& F2 _
# h3 k7 E S1 k8 M3 H; q. H4 l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反思,最后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好地解决难题。如果只是一味地反思,而不行动,那么最终依然是一事无成。, J! E( `! C0 c& ^1 e# z% }
* W' |$ M6 q# {# j
三、从平庸到卓越,
! i9 {8 y+ Y" n( p* I; |就是从“贪”到“专”
0 C; `. ^+ U0 L f无论是密切联系群众,还是从失败中学习,又或是反思,这些能力都是领导力修炼中的法门之一。8 j1 `% e3 t9 U# d' Q: R
) P4 |7 W4 R) _5 x3 A修炼领导力,不只是为了动员团队解决难题,实际上,它更是为了让我们认识自己。创业者们、决策者们、企业家们,只有更加认识自己,在发挥领导力时才能更有明确方向,更坚定地发挥领导力。( x" \, L# ]+ o7 U
8 b2 b0 W3 s7 `( B- n
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觉得自己没有特别擅长的技能,也没有特别热爱的东西,甚至没有什么优点。
( B! e" j$ v& b; H
7 c6 T2 Q8 v k德鲁克也发现,他给许多经理人讲完课后,让他们回去写一篇论文,阐述自己的擅长的是什么,但是这些经理人都无法搞清楚自己擅长什么。* }4 N6 b5 |9 t. H
$ @7 S- C. Q$ u
如果是在学校里,那么全面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在生活中、在组织里,全面发展往往是徒劳无功,每个人找到并发挥自己的专长,成功的概率更大。
& z9 ^7 Z- |8 p
* G& a0 u9 L$ I4 O柯林斯在写完《基业长青》之后,又组织了一个团队,开始研究有没有长期平庸的企业,最后能够改变自己,变得卓越的?为此,他定了两个标准:
+ v! L& y1 K- D' s# |$ \
0 |+ b4 _* \8 {5 B2 L, s“长期平庸”的标准是,至少连续15年业绩等于或者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准;
+ j+ @( D+ u( I k
: o' ]; {% o: L7 l0 Q“变得卓越”的标准是,至少连续15年保持在市场平均水准的3倍以上,而非昙花一现。$ F! A. w% B: R; R
: h) A8 S# R, ^% V6 l3 d5 |研究了1435家企业后,柯林斯只找到11家企业同时符合这两条个标准。这11家企业,有些始终是专业化的企业,还有些本来是多元化的企业,但在实现从平庸到卓越的飞跃之前,都转型成了专业化的企业。
& {% B" l) m, s4 c2 u3 [: d3 P5 @: S5 d1 g
也就是说,只有专业化的企业才能从平庸变为卓越。
8 q. B7 U- S0 B: o7 r( k
* J& Z! i7 h6 R+ k8 r: S. l0 e: X对于它们的成功,柯林斯总结了六个秘诀,其中一个秘诀是——“三环理论”。
/ [0 |: U% ~( X9 I9 s8 p7 Z5 H
& i6 D7 Y8 e/ @4 W) q9 Q" h( o因为想要变得专业化,就只能只做一个主营业务,而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选对自己的主营业务,是因为它们都问了自己三个问题——4 K. u: l- \, h$ }, v1 G% x
9 \- `1 F [6 n% `5 g
第一,我们做什么业务,才有可能做成世界上最好的?
/ s) `- Z( f+ P3 r
/ V8 t* {% A6 D: o$ u6 l, }第二,我们对做什么最有激情?8 d/ S! \( [4 i1 z0 J! X) D
2 R. r2 |7 M5 b3 R$ G, [第三,什么最能驱动我们的经济引擎?也就是:做什么最赚钱?
. _' M1 D0 m) y9 U
( U4 h5 [2 @6 k4 Y$ y2 x5 b6 X& j柯林斯说,这些企业在每个问题下面都列出两三个答案,最后三者重叠的那个答案,就是自己最应该选择的主营业务。柯林斯将这种决策方法称为“三环理论”。
2 ?2 b% R& l, w$ Z: C4 ]
/ P2 O. _3 d; d刘澜认为,“三环理论”对个人发展来说同样适用。个人想从平庸走向卓越,也要选对自己人生的“主营业务”。我们也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Y @9 ]! R _2 z! G
$ p' V2 L6 `8 C- B) V' h第一,我的擅长是什么?
: S1 R# |& ?$ s; P- I+ |7 b" @, x2 J6 D) @4 p4 h" {& j! s
第二,我的热爱是什么?
1 R& x. m O- B/ l1 a! n! M& f, e7 M* R( ^- b4 u; |2 x
第三,我的机会是什么?) _' u8 k" y) N% Y' S$ g
5 Z" }$ H8 e" g, s6 C4 Z% T$ D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6岁的时候就决定从政。他不知道什么是“三环理论”,但是根据他的回忆录记载,他当时的决策过程,与“三环理论”的形式非常相似。
8 }& j; U& l% m* Y z
" p/ n7 s l" F A6 t+ f1 v他一共考虑了三个职业方向:音乐、医学和政治。他热爱音乐,也擅长音乐,也认为自己有机会取得成功;他热爱医学,也擅长医学,也认为自己能成为不错的医生;但他觉得自己在音乐和医学上,永远都不能成为最顶尖的人才,他最热爱政治,最擅长的也是政治,而且认为自己即使出身平平也能有机会。
. y9 e u; ^6 \% o C/ D$ ?' |6 Q9 M0 c& G
政治处于他的三环中的交叉地带,所以他在16岁时就确立了人生愿景:成为一名政治家。他向着这个愿景一路前行,最终成为了美国总统。
7 J. S+ t4 N% i# g; c8 A# R1 N% Y4 T# s9 t
在通过“三环理论”认识自己时,需要注意3点——; S4 n3 P4 M+ F1 \
3 S, W( x$ j5 x+ c9 z
第一,不要把技能当擅长。/ a7 t$ R* [7 \2 J% H) X% ^5 D9 X
9 ?/ @% {$ {8 ~; v1 Q! \擅长是以深层次的思考方式为基础的一整套能力,而非表面的技能。德鲁克也曾从事新闻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但只有管理学才是他深层次的擅长。$ ]: v/ G" n% y
' H/ B2 M# v$ V3 S0 E' U
第二,不要把兴趣当热爱。1 N( U7 x6 e6 c* r+ d; D% ]
6 B; |9 S# Y- g, o v热爱不是浅尝辄止的兴趣,而是当你做一件事时,既能够感到愉悦,还愿意做这件事做上一辈子。6 |' i: {9 a# T' X# `, R- Y5 j3 K
! |$ {; u* n8 a0 D1 @第三,不要追小机会,而要追大机会。7 c7 Y0 k& ^9 d/ w. Y
4 H4 k: L0 Q" _% D( Z7 r' u
追小机会,是指追逐短期利益,这非常不可靠,也很容易变化,比如靠亲戚得到一份工作、靠关系获得个人声誉;而追大机会,则是选择了长期利益,是放眼于未来的大趋势。% z: Y) j6 G( K+ D% n% D' m7 F1 d
# u' j2 q% W: w' ^& J& i
企业战略要问未来5-10年的趋势,人生愿景则至少要问未来15-20年的趋势。
+ m7 N% l" L. J. t' _# x; d8 p
我们在规划人生愿景时,不要问能从这个机会中获得什么利益,而是要问社会最需要什么价值,要问自己能为社会提供什么价值。9 M; D1 F! L4 t, a8 |% U M/ H
. \- U9 h9 u( Y+ u+ H r
认识自己,才能自主把握人生,从平庸迈向卓越。% _/ {) L/ G0 Y1 c8 `
' a: m. ~ |0 O4 C* r
领导力是一段求真、求善、求美、求难的旅程。$ M8 i8 M# o. s n8 o# \
~* K d$ ]2 p8 {$ _9 l5 W
求真,是勇敢面对难题,不逃避;3 X0 O \' U6 L
9 S4 M4 @* |, K7 f {' F
求善,是不用领导力解决自己的难题,而是解决集体的难题,让社会和世界更美好,让自己成功可能是英雄,而带着一群人成功才绝对是领袖;8 N. w6 C* R9 z8 w
4 s4 v! d% ^+ j求美,是指从平庸到卓越,绝不抄袭与复制,而是创造性地解决难题;
# U) C- P: c: \$ x z6 M; M& ^" P. B9 {! X3 W( R1 W4 S
求难,是因为求真、求善、求美这三个特征,就决定了领导力一定很难。
$ ]* m7 U" e3 C0 B* i
9 H" `& j( ~6 E9 p8 K但是,简单的人生,难以让人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