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8-28 15:14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胶工艺中常见的缺陷与解决方法
; d/ \" ^( D( U: w0 Z: w9 `7 M6 D" Y
0 t; _: \' R& z* S( }拉丝/拖尾) T3 r1 B" ?8 f) `
6 ?3 R; ~6 D4 i- d: |; F6 u7 c
1.1.1 拉丝/拖尾是点胶中常见的缺陷,产生的原因常见有胶嘴内径太小、点胶压力太高、胶嘴离PCB的间距太大、贴片胶过期或品质不好、贴片胶粘度太好、从冰箱中取出后未能恢复到室温、点胶量太大等./ T# N0 D) t+ O8 D
2 ~- | \; v$ {4 ], K
1.1.2解决办法:改换内径较大的胶嘴;降低点胶压力;调节“止动”高度;换胶,选择合适黏度的胶种;贴片胶从冰箱中取出后应恢复到室温(约4h)再投入生产;调整点胶量。5 D5 ^' T) Z9 Y' A
& m+ q4 K# B0 w1 h胶嘴堵塞
1 J" R% n ?& W6 e/ S$ d0 ]# D2 r' z' ?$ P# J2 ^# D! t( t
1.2.1故障现象是胶嘴出胶量偏少或没有胶点出来。产生原因一般是针孔内未完全清洗干净;贴片胶中混入杂质。有堵孔现象;不相溶的胶水相混合。: @: O: o1 @1 T# U8 K
' d/ n K6 m( u, t9 a, ]
1.2.2解决方法:换清洁的针头;换质量好的贴片胶;贴片胶牌号不应搞错。
0 y0 m8 S* v! ]) z6 P) L5 @& S" k1 z0 V# {& U+ \
空打
: s4 r; n) M% g1 W6 q7 N: y2 v, c C/ G( U
1.3.1现象是只有点胶动作,却无出胶量。产生原因是贴片胶混入气泡;胶嘴堵塞。) E: a6 s* ~" S5 ?) n
% d7 L# v: s7 n5 c
1.3.2解决方法:注射筒中的胶应进行脱气泡处理(特别是自己装的胶);更换胶嘴。
: q _3 T% N0 g u3 u$ V {' {- b" q
元器件移位
& L" S: c$ W1 s9 v
) {3 ^' V7 K6 y1.4.1现象是贴片胶固化后元器件移位,严重时元器件引脚不在焊盘上。产生原因是贴片胶出胶量不均匀,例如片式元件两点胶水中一个多一个少;贴片时元件移位或贴片胶初粘力低;点胶后PCB放置时间太长胶水半固
8 c; q$ f" B1 v' q" D6 f: i7 L1 i3 I% }( A9 W& x& X
1.4.2解决方法:检查胶嘴是否有堵塞,排除出胶不均匀现象;调整贴片机工作状态;换胶水;点胶后PCB放置时间不应太长(短于4h)。+ X- R& x# [* l( A$ y1 B( Q
; h8 z& ~% V/ Q( {
波峰焊后会掉片
) S, S0 V1 m( Z4 }' {8 V3 t- D' i
" L5 S7 D5 G/ G* [) g' o& [1.5.1现象是固化后元器件粘接强度不够,低于规定值,有时用手触摸会出现掉片。产生原因是因为固化工艺参数不到位,特别是温度不够,元件尺寸过大,吸热量大;光固化灯老化;胶水量不够;元件/PCB有污染。
4 Z+ z) c. w7 P4 \8 X; ]6 m+ y6 d5 s6 B) N
1.5.2解决办法:调整固化曲线,特别是提高固化温度,通常热固化胶的峰值固化温度为150℃左右,达不到峰值温度易引起掉片。对光固胶来说,应观察光固化灯是否老化,灯管是否有发黑现象;胶水的数量和元件/PCB是否有污染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 E# b! c( n6 Y0 Y
; X9 B: X( q8 i4 x8 u固化后元件引脚上浮/移位
# W( I6 a4 w8 A% K# f: f% g7 C
) V! Q9 p0 q+ {1.6.1 这种故障的现象是固化后元件引脚浮起来或移位,波峰焊后锡料会进入焊盘下,严重时会出现短路、开路。产生原因主要是贴片胶不均匀、贴片胶量过多或贴片时元件偏移。( c5 t8 I" x7 I# e8 }8 S% _
1 G: Y D; D% m3 j% I1.6.2解决办法:调整点胶工艺参数;控制点胶量;调整贴片工艺参数。
2 ^7 l- Y0 y; S ^, Y$ q6 x: `5 z# q2 X6 f4 M: Z& E- W
+ _1 B3 }" q, f. T
$ ^$ K* v0 g8 o2 g- r M焊锡膏印刷与贴片质量分析
) u0 K1 v( |! u) g" C- E: q* f
1 l0 `/ @4 T' q% F: P5 v% P焊锡膏印刷质量分析
! ]" n! e6 z& B7 s* F c5 z0 n( ?1 L, ~: q$ V- ^* h( t
由焊锡膏印刷不良导致的品质问题常见有以下几种:
( {1 m& \* J& _4 O+ }! h% o
6 d! Z$ s. @ V; v* q" o①焊锡膏不足(局部缺少甚至整体缺少)将导致焊接后元器件焊点锡量不足、元器件开路、元器件偏位、元器件竖立.' L$ r+ m& j) E1 j6 j
9 a3 R' J4 v: x* F* U* @
②焊锡膏粘连将导致焊接后电路短接、元器件偏位.8 x) i/ @1 o y9 ^% W) Q
# F. |0 V5 N8 I" T) C$ ~+ b
③焊锡膏印刷整体偏位将导致整板元器件焊接不良,如少锡、开路、偏位、竖件等.# W( r& t7 i5 G' s
4 L- k3 |. W! h. i, d* Q( i; w④焊锡膏拉尖易引起焊接后短路.! k1 j) k0 l# J3 I
- @3 `8 B( O" ^1 K% |8 Q' t4 S导致焊锡膏不足的主要因素; N3 g" ?2 N I/ v, c
7 @+ ~/ u. ^ e2 g4 Q1.1 印刷机工作时,没有及时补充添加焊锡膏。+ K8 |$ s- M( T1 _3 y0 S4 ~7 ?
" J. |: V* g/ ?4 E9 l5 R$ O- K- n7 K
1.2 焊锡膏品质异常,其中混有硬块等异物。
' N$ J1 U8 i/ ]1 G# t# c: k
& F7 C6 I8 a! N c5 \1.3 以前未用完的焊锡膏已经过期,被二次使用。
( x- C# m w. m" m0 `+ z. t1 n, a. C) I
1.4 电路板质量问题,焊盘上有不显眼的覆盖物,例如被印到焊盘上的阻焊剂(绿油)。. Q% a& f# F) [
$ G- k3 ]$ u! s4 I/ e# s1.5 电路板在印刷机内的固定夹持松动。
7 R& L% K1 V2 D$ x4 E' d
3 F; ]) W) z }$ Q1.6 焊锡膏漏印网板薄厚不均匀。/ E# N) t* g _! A1 u/ w1 j# _5 @
5 d' l- [, W+ C& {- P# Y1.7 焊锡膏漏印网板或电路板上有污染物(如PCB包装物、网板擦拭纸、环境空气中漂浮的异物等)。
+ p1 |5 q W* J- S& F* h6 c6 |# F% z* r! C, B/ j
1.8 焊锡膏刮刀损坏、网板损坏。
! u; D1 Y( C$ l7 K1 M# w w* S# Y8 V8 _
1.9 焊锡膏刮刀的压力、角度、速度以及脱模速度等设备参数设置不合适。
) y3 D; M: c$ G' n/ }. c& L# v" B. H2 H
1.10 焊锡膏印刷完成后,因为人为因素不慎被碰掉。2 f5 {9 d0 p7 S; [2 w; Z$ Z6 I8 A, W
6 j+ P: w% U% u2 C2 x导致焊锡膏粘连的主要因素/ D# j0 r/ o8 }' q
! R$ I$ f0 g3 l
2.1 电路板的设计缺陷,焊盘间距过小。9 ^+ l3 E! m1 Q: g7 w
- B) |/ T) L- ^
2.2 网板问题,镂孔位置不正。
2 H' r: y9 Q2 N9 G4 r1 Z/ p% Q6 t
1 D- Y, s: ~9 B2.3 网板未擦拭洁净。
$ z/ U- a& R- b, x/ s6 H. `* Z4 U" F+ O8 ]
2.4 网板问题使焊锡膏脱落不良。
8 n; ^# B) M7 N( f5 [3 D
& s. Z. K6 [+ |' U& G0 a2.5 焊锡膏性能不良,黏度、坍塌不合格。
# q& B }1 h8 _4 x) ]( \8 | M8 P: _
2.6 电路板在印刷机内的固定夹持松动。* g$ V' `0 B5 T# |' _; A; d/ o+ F
! a. m1 Z: u7 d: p8 g; o2.7 焊锡膏刮刀的压力、角度、速度以及脱模速度等设备参数设置不合适。
! y1 h/ n! h# i% ]2 b8 V$ {6 w; G' Q
2.8 焊锡膏印刷完成后,因为人为因素被挤压粘连。
9 Z! v# l( n8 g* W- F, s
2 v$ g' Q7 J3 ^导致焊锡膏印刷整体偏位的主要因素2 w& g' ^. S, D, R2 J
- [9 b- m! y( ~9 s' N1 d
3.1 电路板上的定位基准点不清晰。! @0 a+ p! z4 {* e* F
. Q( X; ^, @2 D" ~) v1 R3.2 电路板上的定位基准点与网板的基准点没有对正。
4 Q, O7 N9 u6 g0 l y/ j/ B( p9 }0 m; r! L+ O
3.3 电路板在印刷机内的固定夹持松动.定位顶针不到位。
7 [( ]2 H* B; B* y( }$ X' d% H
4 | @. K- y/ @0 l1 t+ X( c3.4 印刷机的光学定位系统故障。
' b% m. f- k5 }0 |' c2 ?; u! U+ O' B; G
3.5 焊锡膏漏印网板开孔与电路板的设计文件不符合。
- j) J- l: X4 l x
9 B3 X0 K |' c6 o o+ ~* e导致印刷焊锡膏拉尖的主要因素
" D5 j% v8 o& F" m3 w
^8 }/ Q1 P/ y2 z# j4.1 焊锡膏黏度等性能参数有问题。
S1 G t- U! M' t5 Z& z3 f; I0 Y0 H% G5 [1 f, I3 o( z. u# O$ R7 I
4.2 电路板与漏印网板分离时的脱模参数设定有问题。$ ]/ b' F7 [5 J- d+ ~$ b; @' ]/ H( J+ I
8 J: S* V0 L1 k" b" o; J; d4.3 漏印网板镂孔的孔壁有毛刺。
) |$ ^6 X+ T' O+ [2 X r
/ B2 O) T* p8 s1 ?/ f8 V) N贴片质量分析1 b: r! |+ C1 q$ e
. f4 o& a5 h, mSMT贴片常见的品质问题有漏件、侧件、翻件、偏位、损件等。5 k# V- ^% U. I! o; E
- B8 r e5 f$ w. _ u导致贴片漏件的主要因素8 ^5 y% W# e$ B1 W& U: {
9 b4 ^' C! Q3 \6 v( x O, s1.1 元器件供料架(feeder)送料不到位。
5 ? V" s' U: r+ ?2 @6 i
& n% h* D' V- y& M! ~+ n4 P4 v1.2 元件吸嘴的气路堵塞、吸嘴损坏、吸嘴高度不正确。
; Q& P3 M" N( O+ f" M5 H( N0 P
. w; E2 q9 X2 f& @, I5 h1.3 设备的真空气路故障,发生堵塞。' H& t4 x( G8 z h8 v3 |
: `+ C2 a4 ?: p% D
1.4 电路板进货不良,产生变形。
& I8 d6 v3 i5 W" p- A* `) e, a
( T4 u5 @: [4 }1 }0 A1 y1.5 电路板的焊盘上没有焊锡膏或焊锡膏过少。
: K q+ s6 E- z7 n" L) f+ H! ]/ F# [9 f
1.6 元器件质量问题,同一品种的厚度不一致。
% D$ \: t( C$ b" u5 z0 ]2 X- x
1.7 贴片机调用程序有错漏,或者编程时对元器件厚度参数的选择有误。. O4 g$ [' d- O( p. g
2 L3 R3 G+ E- c; U6 }3 j# I- g" a
1.8 人为因素不慎碰掉。
E: ], ^5 b. D& S j+ M0 N- K
8 k7 \$ W4 F) ^: S3 a8 t# t导致SMC电阻器贴片时翻件、侧件的主要因素2 i% y' X' i+ k# Q' n0 V4 r4 x+ U
/ H! @6 t9 h+ N% G6 `
2.1 元器件供料架(feeder)送料异常。
! H+ h4 @' }7 C8 T4 j4 i x; z* O; i2 k5 ~6 m" E9 P
2.2 贴装头的吸嘴高度不对。
" M+ N7 }/ m5 e( z [0 [5 ?$ M4 _2 k
/ V3 P2 {4 k8 E) [- m2.3 贴装头抓料的高度不对。+ w2 q) b6 z! U; @
$ P/ v1 \3 z) P1 [2 K! B7 _3 s
2.4 元件编带的装料孔尺寸过大,元件因振动翻转。! n0 ^) y" s! P
. {5 Q' {4 H [# M$ C2.5 散料放入编带时的方向弄反。
1 t* Y9 X# w T# }0 Y# [3 S. f" F! r, r2 k a
导致元器件贴片偏位的主要因素5 E% q) h& h. C! x* e1 z4 t, G$ |" {
1 U5 i1 Q/ {! Z4 ?3.1 贴片机编程时,元器件的X-Y轴坐标不正确。
- v! Y; e% i; w& S* M- q
5 @' R9 B( M0 L! U" L3.2 贴片吸嘴原因,使吸料不稳。
7 T0 g$ R( x* y1 _6 L0 J% P
+ P. w- S. Y# [4 X( H6 d导致元器件贴片时损坏的主要因素# i4 A; c& e* I6 T
2 @- y: e& `, r$ u3 W4.1 定位顶针过高,使电路板的位置过高,元器件在贴装时被挤压。% ~: z3 J: K9 i( ?
6 R$ N4 ]% O3 e$ k- E0 i+ e
4.2 贴片机编程时,元器件的Z轴坐标不正确。
6 S% F. Z$ z0 u6 _( B$ r5 l# L, B* ^. x- O7 u {, @ n w' `
4.3 贴装头的吸嘴弹簧被卡死。4 ]; j/ B7 C( e) C
4 M, b& ~: l/ k9 |7 t
影响再流焊品质的因素- e& C: x8 t; `, ?
: e0 ~( x1 P: i) S$ M. p/ \7 g& A焊锡膏的影响因素
" [! q0 i' s& ^. W
% w) \4 A# i4 U+ E: [: U6 h再流焊的品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再流焊炉的温度曲线及焊锡膏的成分参数.现在常用的高性能再流焊炉,已能比较方便地精确控制、调整温度曲线。相比之下,在高密度与小型化的趋势中,焊锡膏的印刷就成了再流焊质量的关键。- h* X, k. _* {' q
7 n) v" Y5 L) V" d$ f0 F
焊锡膏合金粉末的颗粒形状与窄间距器件的焊接质量有关,焊锡膏的黏度与成分也必须选用适当。另外,焊锡膏一般冷藏储存,取用时待恢复到室温后,才能开盖,要特别注意避免因温差使焊锡膏混入水汽,需要时用搅拌机搅匀焊锡膏。
, _$ ^% N% f8 U" e
- F! c3 T% q! F7 I5 t- D焊接设备的影响3 p8 S N9 t) P
; q& d' o: y7 {* L0 ~6 R
有时,再流焊设备的传送带震动过大也是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之一。- B5 e) B2 B3 c6 q( m M& B! s
( q1 k( ]1 W, n! E$ q再流焊工艺的影响1 v: S5 w8 L$ p! ~8 i& c
3 k! e. y0 F6 {/ ~! U在排除了焊锡膏印刷工艺与贴片工艺的品质异常之后,再流焊工艺本身也会导致以下品质异常:. N0 z! G/ ~3 W* H
6 g5 e s9 H( F
①冷焊通常是再流焊温度偏低或再流区的时间不足。
) w' I1 P2 {! u: t; P' ^
( }) C. ]0 n) p7 k/ C2 O②锡珠预热区温度爬升速度过快(一般要求,温度上升的斜率小于3度每秒)。
! h4 s- U. j) o# J2 S4 U d: O( ?
③连锡电路板或元器件受潮,含水分过多易引起锡爆产生连锡。
3 m+ w& Y( H+ C* @/ o) A# B9 m
& {$ z' v( f9 x* u. s, d④裂纹一般是降温区温度下降过快(一般有铅焊接的温度下降斜率小于4度每秒)。; F+ J" Y: {; \% O/ V! C8 L& R
. F! O4 X( F& ^ S( s1 ]! _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