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员工就该牢牢约束才能管好?- C! y; C7 H5 Y4 }4 q2 j* ?
对于员工的管理尺度令许多管理者头大。
% u2 Y1 U) X& Q5 b% b, R管紧了,容易让员工产生反叛心理,甚至导致人员的流失; 管的松了,员工好像又不怎么用心工作。! l/ g# b1 Q& E X8 Q G! l
3 a7 l$ `, O, ]! u8 K
其实在这里,很多管理者经常有一个误区就是,管理就是控制和约束,但实际上有效的管理是对员工的激发,为员工赋能。
C# p! d- O: |- l. ~6 X, ?3 x
8 c9 P: D8 t1 d# ^, W这里要提到一个激励的三关联原则:
! J+ H! [, { X% u- g& e第一个关联是,员工工作的任务表现和他应该得到的评级要关联起来。
g% D, z% ]0 o# y, H8 M第二个关联是,当员工知道了他得到的评级和评分以后,他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这个关联是清晰的。 / Y9 f& X; @; c+ e
第三个关联是,我们给员工的奖励物是他所期望的奖励。 : [! U4 |. K# O* w$ G6 U3 [; B
所以,所谓的员工管理,就是要清楚员工的核心需求,只要能满足这个激励需求,那么他就会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来帮助团队发展。 ) ]5 w* F: W- m) B! O9 Y8 B
这种管理方式比单纯的强压约束要更有成效。
. V/ v0 q3 [3 |7 o6 m' @
) ~3 c* M: _- }9 B% O' y# C8 e02管理的提升靠照搬也行得通?
; W: u# ]/ |% V3 O我们会看到很多公司企业竞相参观成功企业,希望能通过学习来获得更快捷的管理成果,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管理的本土化。
4 e, U; V) i/ E/ T5 H在许多公司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8 z L# T4 a8 g- u
听说建设好的团队文化能提升团队执行力,就去找来各种优秀公司的文化手册做参考;
' A5 p9 Y$ G) A5 w1 b$ H- `8 w看到有的公司推行OKR很有效,就急忙给公司引入OKR管理; + N' o$ e* {0 i" n
又或者坚定地跟着同行业优秀团队的脚步,亦步亦趋,最终却发现浪费了时间人力成本,几乎没什么见效。 0 R: }7 x7 @' ^5 q3 X L% i c, y
模仿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聪明的模仿,带有思考的模仿。
8 ?" O" K. P& c W' m
+ H, k( M8 N# T& ~4 h$ mOKR本土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判断,你的团队适不适合使用OKR。 9 w, z. s8 H, ]+ `
首先要明确的是,OKR是一个目标管理工具,和员工薪酬并不挂钩,所以这对员工的主动性要求比较高。 6 Z% J% {5 S% t
如果你对员工的执行能力要求大于自主创新要求,那么OKR也许就不适合在你的公司进行推行。 , c" W# Q3 M0 E7 Y) W
所以,不论是学习什么,都要记得先判断自己的环境是否适合,然后再去进行本土化,变成自己的团队武器。
* e6 r! { W! a& S6 \7 |1 M1 D- R8 | b$ k; b) S
03一种风格就能让管理一顺到底?1 o; d% l- ~3 \; R
; l' J8 v" K0 T1 c! R/ E6 |0 N, x有一些管理者会觉得,不管是面对什么类型的员工,不论什么场景,我这一种风格就能Hold住全场!
{6 l" z) o4 t0 x3 |9 w! D8 D1 O 3 c% ?1 G1 ~: e# Q1 M# d, W
如果你还是这样考虑的,那可能要转变一下自己的思路了。 8 i) f6 F6 M9 U4 z* x$ D
领导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两个问题:员工类型和管理场景。员工要分类管理,风格也要随着管理场景的变换做一些变化。
4 R( t7 a2 f1 x! |# n8 W' l+ w首先讲到员工类型,这里要提到一个员工分类管理的工具:团队矩阵。团队矩阵将员工分为四大类。 # h( F4 ?6 r# F: J7 L
7 N3 y! Q2 W& j0 _6 Z5 a7 j" L3 Y0 f
. R& ]7 m% H$ c* _; `: f第一类:高能力高忠诚度 7 w+ r; q) K& L
这类型的员工听起来就很省心。工作表现好,对团队又有极高的热忱。 / j0 a- E1 X& S' c7 m. i
第二类:能力好,但是忠诚度有限 ' l# z0 R$ n6 W
这类员工就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能力水准还算不错,但是很难让人产生信赖感。这类员工是让很多管理者头疼的。
9 H# E" j9 \+ M. k' s* ~第三类:忠诚度较高,但能力平平 - Q" \ e6 [: l$ o
这类员工很值得信赖,但是工作产出太少。 , T& A2 G$ M% o7 f! V+ W
第四类:能力和忠诚度都不行
2 ]) m$ X! \+ s3 f# B8 k) J, G# }: x不用多想,这类员工几乎没什么生存空间,不会有什么团队能长久保留这样的员工。 7 v# @1 o# T, b$ I+ q/ d
所以,从上述的员工分类描述中就可以看到,不同员工特性不同,也不能用一样的方法对待。 % [% |% p/ f$ c: T( Y, h
对于第一类高能力高忠诚度的员工,你不需要整天盯着他工作有没有完成,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尽情发挥,更多地信任他。
8 \/ B7 }: s1 D) `: y) v3 S }而对于第二类员工,对这样的员工的行为要设定底线。使用一定的激励来促使他们发挥能力,促使他们不断前进,然后努力将他们培养成第一类员工。 4 a( p- ?% P- g
对于第三类员工,需要给他们更多地培训机会,甚至是换岗。让他们尽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接近第一类员工的水平。 ' Q* _! R$ E0 l, O3 q
) b4 H; [4 O" y+ S$ }
" T$ k5 d! s8 X关于管理场景要说的是,领导风格多样,但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变换风格的,这就是所谓的情境领导力。 3 i1 S- n: k; {$ Q: ^" Q( V
在团队中看到的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有六大类,分别是:命令型、愿景型、亲和型、民主型、标杆型、教练型。
1 w8 `- n$ |( \1.命令型
9 L. ]! D$ a8 I" |9 s1 R这个风格的管理者主要的特点是:说一不二。
$ v& e* [5 V# ?0 T9 |- v命令型领导多数出现在一些比较简单明了的工作场景,如标准化操作的工厂、军队、体育比赛等领域。 : U6 M* o0 _) h. Y
2.愿景型
& n3 A! {, p4 |! s. m( v) D愿景型的领导会向团队成员去描述团队前往的方向,而且会告诉大家,我们前往的这个方向是多么激动人心和意义非凡。 R% ]" C2 c4 b0 w! ]0 S" O. h
比如像马云或者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风格。6 P6 P1 `9 \8 U0 {; _2 h
. Q' v7 u$ `# n" u7 @* W
3.亲和型 0 b# H) g6 q; a2 a7 q( m
亲和型的领导力的风格致力于培养良好的、亲密的团队之间的关系。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管理者,往往倾向于采用亲和型的领导风格。 0 Z3 D d% V$ b
4.民主型
9 g# T. Y! \& o4 a' K( a; p民主型的领导很愿意花时间与团队的成员以民主的方式建立信任,更加在乎员工的参与感,更加在乎员工的建议和他们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
6 }. i# I3 j, m ]1 e' n/ Z1 v民主型的领导风格在需要员工的意见和观点的场景下是比较合适的。 $ k8 L1 D0 _) |5 w$ I `: L( q
5.标杆型 ; B' E" O! P) a6 Z; W
以领导者作为完成任务的标杆。领导者会设定一个非常高的绩效的标准,然后亲自示范,并要求员工依照此种方式来操作。
C5 w6 }5 L5 |在一些项目制的情境中,我们会比较多地使用标杆型领导风格。 6 b, Q( ?* h0 e0 o1 x/ T/ f _& {
6.教练型 ; s u7 E2 h7 Z
顾名思义,教练型领导者能够跟下属一起分析他工作上的能力的长处和短处,或者工作上的优势或不足,把员工的优势、劣势跟他的工作结合起来。
# C2 Z { o) @. I, c教练型风格不可能对每一个团队成员使用,只可能针对具体的员工来去采用这种风格。 : y4 F+ H3 m) O; R6 f
针对六种管理风格进行一一分析后,你会发现,每种风格都有其最适用的场景。如果你在一个场景中使用了不恰当的管理风格,那么就会获得与期望完全相反的效果。 " H% Q- n% ^7 i
比如你的团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那么这时候你去使用民主型的风格管理,就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甚至导致项目的逾期。 4 k( q. Y3 d8 Q6 C
如果是一个需要大家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你却使用了标杆型的管理风格,会让员工无法发挥所长,最终这个头脑风暴就变成了一个人的舞台。 4 v, f' b+ G1 K- c- f. A/ |
所以,这也是许多管理者容易忽视的地方。
1 ^- q, U1 {9 f3 B7 F$ n& k: `
9 V# R" e; T- ]. Y: p0 S2 y8 X04管理者,只要管好员工就够了?
$ Z r1 ^9 c( a0 H1 p; ~4 b走上管理岗位就可以放心了?这也许是不少刚踏上管理岗位的管理者的错觉。 : K) s1 L g% R- I; I
前面的辛劳换来现在的晋升,是不是你的努力到这里就可以先告一段落了?
, J& c f1 h* F _
# S0 A2 m% n2 u% {有一些管理者可能是之前在公司业务能力非常突出的人,但是走上管理岗位后,突然发现自己很不能适应。 $ b3 H0 M$ _) P- F5 |- w7 ~
因为管理岗位会对管理者有新的要求,这不是靠扎实的业务能力就能做好的。
3 V7 O+ C0 }/ t( u2 ]6 I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想要做好员工管理,先要学会管理自己。 % u' n. M2 p; N! L* }( J4 h/ k
这里需要管理者了解到的是管理者清单。 & z# r+ N' U* {% S; p* Z
+ u, \# q& T+ ^) U
这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清单,是一个结构性的图谱,从系统的角度列出了一名管理者需要做的事情。
% u; z& S8 R0 {, g5 A这个清单把管理者的工作分成了4个类别:
) V, `' H3 N) d第一类:目标建立和对目标执行的控制
( e* @6 ^7 b, Q5 m* g- Z- b建立目标就是说一个团队应该要有自己的使命和愿景,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整个团队前进的方向。 # V9 p3 t n# M$ b, ?
第二类:运营系统的搭建和优化
2 C3 V5 D( K9 L; B" _/ F* x在运营体系中,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团队组织架构,要明确不同的组织架构里的不同职能部门分别需要做什么事,下设哪些岗位。
( H6 n, ?4 g7 }, W! c7 d第三类:团队的领导和激励
: k8 J7 {3 g/ c ~# B3 y% I团队需要招聘合适的员工,并用好的方式去激励他们。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可以采用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 : ^% [( F1 Q: l: Q& s Q, w
第四类:对于自我的管理
6 R& L3 o4 ^! w* i3 f0 k( ^* C9 `) U; X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持续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需要经常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寻找可以提升的地方。
2 l2 i) F9 D+ G* r5 s/ s- N通过这四个方面,管理者就可以随时来审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
@ @( {) M* r" ~/ R2 i" _9 K( E. `& U( r1 h
克里奇定理认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应该能把他的组织管好,并有足够的智慧,组织才会朝着美好的方向不断完善和进步。 5 k7 Q( i1 M. x4 a8 H
所以,想要带好一支团队,想要带出一支高绩效团队,管理者的磨炼任重道远。
( [" p5 X* h' ?: U U' e T#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