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员工就该牢牢约束才能管好?
n% ]* Q4 z! P7 n. j7 b2 [/ H对于员工的管理尺度令许多管理者头大。 9 x+ `2 Y# ?( D b$ Y- j: q
管紧了,容易让员工产生反叛心理,甚至导致人员的流失; 管的松了,员工好像又不怎么用心工作。4 E/ o8 e+ a+ u$ X! W+ ^, s
. x9 ~( }/ N6 r9 @, r. j
其实在这里,很多管理者经常有一个误区就是,管理就是控制和约束,但实际上有效的管理是对员工的激发,为员工赋能。
6 Y2 ?6 J! {% E
( w6 H5 f6 d3 g3 y' N9 Q& h+ T4 f: r
这里要提到一个激励的三关联原则: / ]/ W3 u% ]: q' _
第一个关联是,员工工作的任务表现和他应该得到的评级要关联起来。 2 g% H2 U# h1 C: z% Y& ]
第二个关联是,当员工知道了他得到的评级和评分以后,他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这个关联是清晰的。 : n7 K: q1 _7 u3 ?
第三个关联是,我们给员工的奖励物是他所期望的奖励。
8 O1 w4 ~$ U4 f0 e* @所以,所谓的员工管理,就是要清楚员工的核心需求,只要能满足这个激励需求,那么他就会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来帮助团队发展。
; W( N! W4 ~: I9 g这种管理方式比单纯的强压约束要更有成效。
0 B2 M9 z# D! ]5 ?" b' J& Y+ e: h4 Y' p0 y, T* Z% s- z
02管理的提升靠照搬也行得通?. U. g" O$ J8 J; ]
我们会看到很多公司企业竞相参观成功企业,希望能通过学习来获得更快捷的管理成果,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管理的本土化。 ) Y; |$ A* K+ s& ]7 T) Z1 E
在许多公司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 s6 a7 L2 p5 T. [7 Q' y6 W& Q
听说建设好的团队文化能提升团队执行力,就去找来各种优秀公司的文化手册做参考; 9 I! q6 Z8 d, G; C$ B5 b
看到有的公司推行OKR很有效,就急忙给公司引入OKR管理; 9 d; X, {3 x+ e: ~! ^
又或者坚定地跟着同行业优秀团队的脚步,亦步亦趋,最终却发现浪费了时间人力成本,几乎没什么见效。
: Z2 t, A3 w" s模仿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聪明的模仿,带有思考的模仿。 ( X$ s0 B7 ~; R+ v0 u
3 w9 N* u' H+ G1 x+ I6 M5 ~
OKR本土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判断,你的团队适不适合使用OKR。 $ m# }2 R" Q' y& h. m! Y
首先要明确的是,OKR是一个目标管理工具,和员工薪酬并不挂钩,所以这对员工的主动性要求比较高。
, e1 y% G) x" S5 Q1 b如果你对员工的执行能力要求大于自主创新要求,那么OKR也许就不适合在你的公司进行推行。
: l/ X8 G/ W9 O, g& R所以,不论是学习什么,都要记得先判断自己的环境是否适合,然后再去进行本土化,变成自己的团队武器。
- @, f. T7 u; z7 x h7 o
" [ k) ~& p X8 S# D3 r03一种风格就能让管理一顺到底?8 p$ o9 d/ N2 b3 L, ?! q; L9 s
( a# A% O& [3 c1 `+ x8 K% j4 r
有一些管理者会觉得,不管是面对什么类型的员工,不论什么场景,我这一种风格就能Hold住全场!
# H- K& T& f" r/ g& f# M, i: H : Z4 q& }* l# l) Y& T V
如果你还是这样考虑的,那可能要转变一下自己的思路了。 5 C) }* D0 V3 Z, ~3 W
领导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两个问题:员工类型和管理场景。员工要分类管理,风格也要随着管理场景的变换做一些变化。 . T2 j# k7 a9 n+ s% J) I
首先讲到员工类型,这里要提到一个员工分类管理的工具:团队矩阵。团队矩阵将员工分为四大类。
, D: d( `+ }3 [& Y6 f# C" j0 i
9 Z2 { {) q% Q+ z1 m( P9 A
/ P* y2 S+ M6 U% N5 U2 o第一类:高能力高忠诚度
; m6 j# _8 d2 W) W; N6 T' p1 u这类型的员工听起来就很省心。工作表现好,对团队又有极高的热忱。
9 Q, Y; [0 a3 |% y5 V第二类:能力好,但是忠诚度有限 8 q4 q2 ^% I+ A8 {5 Y8 Q& o6 Q
这类员工就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能力水准还算不错,但是很难让人产生信赖感。这类员工是让很多管理者头疼的。
# G, I" D# O3 V3 \6 t* u* H5 c第三类:忠诚度较高,但能力平平 + t5 u2 v% J; v5 e- ~; f
这类员工很值得信赖,但是工作产出太少。 8 ]% j, D4 r- v/ i, p' b
第四类:能力和忠诚度都不行 + A! `9 H/ Q m3 a* Z, C
不用多想,这类员工几乎没什么生存空间,不会有什么团队能长久保留这样的员工。 & D. A7 f& p: |! z1 X
所以,从上述的员工分类描述中就可以看到,不同员工特性不同,也不能用一样的方法对待。
& r) f: B$ T% B1 E# @对于第一类高能力高忠诚度的员工,你不需要整天盯着他工作有没有完成,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尽情发挥,更多地信任他。
% c c# r) q2 _( g5 B, {而对于第二类员工,对这样的员工的行为要设定底线。使用一定的激励来促使他们发挥能力,促使他们不断前进,然后努力将他们培养成第一类员工。 ; S# \5 u1 s% f! r/ X0 Q0 W# w
对于第三类员工,需要给他们更多地培训机会,甚至是换岗。让他们尽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接近第一类员工的水平。 ; U' Y4 Q+ s8 o% _, ]7 Q
) ^' B7 R' ~5 _ - W V' y3 F5 E
关于管理场景要说的是,领导风格多样,但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变换风格的,这就是所谓的情境领导力。 $ Q: a, V% j" f k, q7 W
在团队中看到的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有六大类,分别是:命令型、愿景型、亲和型、民主型、标杆型、教练型。
8 C8 x5 I2 }4 f$ _( P0 t. g5 D3 e( e1.命令型
* `) k; C3 q6 c: b5 B- m5 D这个风格的管理者主要的特点是:说一不二。 # W7 T0 Q! A2 V4 c8 t0 f
命令型领导多数出现在一些比较简单明了的工作场景,如标准化操作的工厂、军队、体育比赛等领域。
0 b$ Q+ i# y( P! f) k, o2.愿景型 8 T# p* b7 j+ }( q& U$ X& U
愿景型的领导会向团队成员去描述团队前往的方向,而且会告诉大家,我们前往的这个方向是多么激动人心和意义非凡。
5 m* X# N+ j. F% e" I比如像马云或者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风格。- I X; H& Y1 C9 o- {+ z5 O1 O1 ~
8 I9 @# C3 }4 c: {
3.亲和型
. l7 W1 L6 N. W5 @& W0 f6 d亲和型的领导力的风格致力于培养良好的、亲密的团队之间的关系。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管理者,往往倾向于采用亲和型的领导风格。
9 m) q4 e. q, I/ E1 `9 e- X4.民主型 ; o4 o6 I' x" h# y% e
民主型的领导很愿意花时间与团队的成员以民主的方式建立信任,更加在乎员工的参与感,更加在乎员工的建议和他们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
, _- \6 ~" Z, |8 B民主型的领导风格在需要员工的意见和观点的场景下是比较合适的。 " @& \/ x" A3 O$ B+ E0 X
5.标杆型
A* T1 D$ o3 j以领导者作为完成任务的标杆。领导者会设定一个非常高的绩效的标准,然后亲自示范,并要求员工依照此种方式来操作。
7 N6 b1 K) q; m. |+ d! e在一些项目制的情境中,我们会比较多地使用标杆型领导风格。
Y7 h2 P0 Z9 Q2 E& @" z6.教练型
. q+ d0 T7 |$ x* ~顾名思义,教练型领导者能够跟下属一起分析他工作上的能力的长处和短处,或者工作上的优势或不足,把员工的优势、劣势跟他的工作结合起来。 6 [# s8 j- G1 w, r. ~4 L! [ N
教练型风格不可能对每一个团队成员使用,只可能针对具体的员工来去采用这种风格。
$ W- [' s+ h9 W! Z3 E6 G' l针对六种管理风格进行一一分析后,你会发现,每种风格都有其最适用的场景。如果你在一个场景中使用了不恰当的管理风格,那么就会获得与期望完全相反的效果。
( W/ }) O7 w! W比如你的团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那么这时候你去使用民主型的风格管理,就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甚至导致项目的逾期。
! |4 ?2 j2 ]# i* Y- k8 _' }: B如果是一个需要大家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你却使用了标杆型的管理风格,会让员工无法发挥所长,最终这个头脑风暴就变成了一个人的舞台。 2 v' Q; g" X! r F% z& f
所以,这也是许多管理者容易忽视的地方。
. m$ s) v3 n' e6 H! ` B4 Q8 Q' n. Q n% |- }; i, ~3 x3 ]
04管理者,只要管好员工就够了?8 g3 @5 E5 J6 D' a p% b/ E, e
走上管理岗位就可以放心了?这也许是不少刚踏上管理岗位的管理者的错觉。
( O6 U! s6 H7 U' m$ u, z. c6 c前面的辛劳换来现在的晋升,是不是你的努力到这里就可以先告一段落了? : l5 _3 P! t# n1 i% g6 D& I
- `" V) r" r5 F3 N) Q
有一些管理者可能是之前在公司业务能力非常突出的人,但是走上管理岗位后,突然发现自己很不能适应。
# `+ {( _9 z0 j u) ^因为管理岗位会对管理者有新的要求,这不是靠扎实的业务能力就能做好的。
2 l6 |0 r7 A* T/ Y0 Z6 j2 x$ Z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想要做好员工管理,先要学会管理自己。 $ `4 k" C+ [8 B% k
这里需要管理者了解到的是管理者清单。 % n9 P& L2 Q6 v
2 K6 Z/ k/ q% L& I这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清单,是一个结构性的图谱,从系统的角度列出了一名管理者需要做的事情。
- x# x: X1 _1 [这个清单把管理者的工作分成了4个类别:
* b! p6 J! f9 M" S- R+ q! H第一类:目标建立和对目标执行的控制
* j3 r1 s& V2 D* {, X9 C建立目标就是说一个团队应该要有自己的使命和愿景,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整个团队前进的方向。
* p0 N. i, T! a) ~& O2 ]第二类:运营系统的搭建和优化 ; a) D. C& x! n. y
在运营体系中,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团队组织架构,要明确不同的组织架构里的不同职能部门分别需要做什么事,下设哪些岗位。
7 E J- z3 w+ h4 G8 m1 x% G( S2 _, B第三类:团队的领导和激励
* E3 A4 q# `& e团队需要招聘合适的员工,并用好的方式去激励他们。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可以采用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
, s) ]( ]$ T a: R- Y- n第四类:对于自我的管理
- e k' w; v0 J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持续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需要经常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寻找可以提升的地方。
+ @7 K, N# J: {3 h; E通过这四个方面,管理者就可以随时来审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 , W/ D: C* u1 e4 h. l) a5 N/ ~- t
; i' ~ A! y+ P- h% q$ o' v( }# O
克里奇定理认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应该能把他的组织管好,并有足够的智慧,组织才会朝着美好的方向不断完善和进步。 8 ^ V" Q- i/ n. ^ ]* s9 M
所以,想要带好一支团队,想要带出一支高绩效团队,管理者的磨炼任重道远。 K5 F: [% S6 E0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