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员工就该牢牢约束才能管好?
( a' n$ z/ B0 G" D0 Q6 w
: A* o l" n% T; P0 h9 b2 w3 F对于员工的管理尺度令许多管理者头大。9 ^" X) _. A& ]4 G( u; f; U
% B6 w0 t9 N7 x8 A+ D管紧了,容易让员工产生反叛心理,甚至导致人员的流失;
" Y2 R7 `3 D/ }1 i+ k管的松了,员工好像又不怎么用心工作。
2 C; e7 S$ p K p8 T5 D5 r( D4 ~& E0 ]! |/ f: X3 k* O
其实在这里,很多管理者经常有一个误区就是,管理就是控制和约束,但实际上有效的管理是对员工的激发,为员工赋能。
# s$ d6 o% L! U' y! V$ S+ U
7 s) i1 ^. B7 V图片8 A6 ]. O9 y5 \' q8 m) O
0 t) {' J) H$ V8 u
这里要提到一个激励的三关联原则:- Q! Y* v, ]0 U5 n$ T
" C% z+ f! {2 o( I第一个关联是,员工工作的任务表现和他应该得到的评级要关联起来。
4 }! d. z- p! S5 Q$ o" q
2 g# E4 H* w9 m) T, j8 d ?6 ?第二个关联是,当员工知道了他得到的评级和评分以后,他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这个关联是清晰的。
, F+ O+ B# y: L$ D2 b
' {- T# U; u: q, S第三个关联是,我们给员工的奖励物是他所期望的奖励。
/ B4 N/ g9 q \/ c& L6 @# B
7 g0 h* H g1 a+ P所以,所谓的员工管理,就是要清楚员工的核心需求,只要能满足这个激励需求,那么他就会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来帮助团队发展。8 W1 U* h. E& g$ V* K' [& O
, ^, Z2 S, B" \2 W
这种管理方式比单纯的强压约束要更有成效。
" p8 L7 b2 G- l, c5 [" t" j4 Q5 f+ {4 o6 ?7 K: G$ J
& U* j4 V# `! ^6 e+ ]; o
02. L2 K$ r" L5 R
管理的提升靠照搬也行得通?
; | o8 R7 y, |" ]' n! {. K7 Z
& V7 X7 b$ ^' t- P我们会看到很多公司企业竞相参观成功企业,希望能通过学习来获得更快捷的管理成果,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管理的本土化。
# [$ U5 }( \8 N2 n% D
: ^+ P* @: e3 s/ \* @! W/ i在许多公司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 \& ~$ f+ R0 a- d1 K% V0 S) w) h W {- C9 ~1 f' e0 T
听说建设好的团队文化能提升团队执行力,就去找来各种优秀公司的文化手册做参考;
9 o% E4 K. t. Z1 f/ r0 Z
# v. ]+ C+ T. h* i, V2 @- U9 S看到有的公司推行OKR很有效,就急忙给公司引入OKR管理;
# j! Z: u2 L" b/ z; c/ g% d6 V/ M% V: J7 c/ k8 D
又或者坚定地跟着同行业优秀团队的脚步,亦步亦趋,最终却发现浪费了时间人力成本,几乎没什么见效。
; j5 {2 c4 O5 e; b ?9 B, |* U! w" ]
模仿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聪明的模仿,带有思考的模仿。
+ R* c9 C1 M* V& Z. y
, l' g9 r, G# R, U! m" I/ z" K8 Q" m( `" z0 ^8 s
OKR本土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判断,你的团队适不适合使用OKR。
] L9 [. i# G* D% [+ H- O7 k( `4 f
首先要明确的是,OKR是一个目标管理工具,和员工薪酬并不挂钩,所以这对员工的主动性要求比较高。6 H( K @3 V8 l( C
9 p/ ~) F6 N3 T9 t8 X. h
如果你对员工的执行能力要求大于自主创新要求,那么OKR也许就不适合在你的公司进行推行。4 G8 w9 R$ p5 C( h) l1 C( X
6 ]/ d: M' c' t6 t9 c所以,不论是学习什么,都要记得先判断自己的环境是否适合,然后再去进行本土化,变成自己的团队武器。$ i$ S9 X: n0 ]/ D) M1 L
9 X+ `" V! u: u1 t" W- c
# ] `3 } N* y0 D: w7 P03. R F, O6 K/ c' z
一种风格就能让管理一顺到底?
$ ]4 s5 {# p6 @, f& s" G* V P/ i5 L& k% g
图片
" W' s0 x- T1 [" Y6 y- @7 E6 M
; k/ a. r5 D( e' q7 ]有一些管理者会觉得,不管是面对什么类型的员工,不论什么场景,我这一种风格就能Hold住全场!. N' K+ M0 f1 q, h
% Z: [6 R9 |+ e$ o
如果你还是这样考虑的,那可能要转变一下自己的思路了。. C# ]) Q9 Q. j- t& o/ {, ?
1 C- a7 B2 }4 _领导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两个问题:员工类型和管理场景。员工要分类管理,风格也要随着管理场景的变换做一些变化。: |# k9 G T) `% ?; _+ K
6 ]- B: C. D J+ I
首先讲到员工类型,这里要提到一个员工分类管理的工具:团队矩阵。团队矩阵将员工分为四大类。6 @9 ?$ V* {0 B0 Z3 ^0 K
7 L4 m) }$ Y( \3 G1 g+ e* V" j7 T
图片
* C! J; P5 [, t- L7 O2 [, d2 t7 ?& K9 S
2 I, M0 K5 _4 s" n) m g9 N0 y第一类:高能力高忠诚度
5 e- t7 \% r4 O+ g, h v) n( Q3 [. c4 s
这类型的员工听起来就很省心。工作表现好,对团队又有极高的热忱。
( L/ c8 Q& O- r: ~, O3 H+ ]; K
* n+ y% o2 E3 X7 z. s: R; W: [第二类:能力好,但是忠诚度有限
4 s/ E) H# s+ I& b5 j
6 y9 _) A# ^$ }$ Q4 s1 L9 J( |这类员工就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能力水准还算不错,但是很难让人产生信赖感。这类员工是让很多管理者头疼的。
+ G W6 P6 U, ]2 d: W5 [
: s8 q) z! z& ?" \) d* B第三类:忠诚度较高,但能力平平
) j9 L8 c* E" M; X- n6 L! c5 z4 L( Y7 Y" B) Y$ m, l9 }" T, H- Y
这类员工很值得信赖,但是工作产出太少。* w3 y2 X7 H* X3 F/ |
0 g: N! {* J0 N& c1 A/ k第四类:能力和忠诚度都不行
2 |9 e. V! d1 ]- y/ m: l& b! l" z# Y. m
不用多想,这类员工几乎没什么生存空间,不会有什么团队能长久保留这样的员工。- T, Q8 \; A/ |7 V4 Q! S7 U" X
]0 f! p2 @% |+ M5 U
所以,从上述的员工分类描述中就可以看到,不同员工特性不同,也不能用一样的方法对待。
0 V5 n# d* q& Q+ c r
' d# H3 V4 N$ }( G# o5 T对于第一类高能力高忠诚度的员工,你不需要整天盯着他工作有没有完成,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尽情发挥,更多地信任他。
7 e) G9 |, x' H) N
$ W7 T" M! @" p* H7 G5 z7 s而对于第二类员工,对这样的员工的行为要设定底线。使用一定的激励来促使他们发挥能力,促使他们不断前进,然后努力将他们培养成第一类员工。
8 W7 p) c+ `8 w3 Z) \7 D# z0 t& D% X) m2 n' k
对于第三类员工,需要给他们更多地培训机会,甚至是换岗。让他们尽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接近第一类员工的水平。% A" y5 ]' C+ j f+ _
4 B) I% k& L( {/ _( w$ x图片4 R6 o7 Q& W! x, [
' I" o' U7 ~& Z" ~( a) }
关于管理场景要说的是,领导风格多样,但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变换风格的,这就是所谓的情境领导力。- t, a' j5 v4 y( D2 {: b
& T3 a, @* P, g( ]. \* j在团队中看到的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有六大类,分别是:命令型、愿景型、亲和型、民主型、标杆型、教练型。6 v; _$ E3 t# q/ ~9 ?8 Y- K
7 O" H6 J$ ]& n) j1.命令型. [% ^. [2 G/ `" W( H6 d4 `* s
* ^ Q- W& B0 o这个风格的管理者主要的特点是:说一不二。9 c8 M" m% W) M* a X
- m) X) _# t. {8 a4 d
命令型领导多数出现在一些比较简单明了的工作场景,如标准化操作的工厂、军队、体育比赛等领域。
2 I- r C# Z9 I* z* n* ~$ H! o7 l5 A- u; R. V* y' j
2.愿景型
0 T2 C5 ~/ n+ v5 Z- A' c( K4 X2 }1 q' x0 ]
愿景型的领导会向团队成员去描述团队前往的方向,而且会告诉大家,我们前往的这个方向是多么激动人心和意义非凡。" [" p4 c6 t0 h9 j
& E& H( x5 T& c7 O U比如像马云或者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风格。: C: p/ \+ ]2 B5 C" W0 l' e
- X& L5 d1 ~% a3 J
3.亲和型
( b2 v, ]* E1 g1 b: a
" D. n& h" T' y' `亲和型的领导力的风格致力于培养良好的、亲密的团队之间的关系。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管理者,往往倾向于采用亲和型的领导风格。
6 Y6 d7 ?8 d9 z; a2 ]
. P- X3 b9 F! ^# p9 Q& d4.民主型1 Q: n6 z' X- I
7 a4 q+ _$ X: t4 A. I& G& C3 _ ^0 \民主型的领导很愿意花时间与团队的成员以民主的方式建立信任,更加在乎员工的参与感,更加在乎员工的建议和他们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
3 K% ^5 a& F& M& W% `
9 O* D0 W. x" |2 ?7 f民主型的领导风格在需要员工的意见和观点的场景下是比较合适的。
* z% Y* e0 i9 p8 g1 \ C* l& F2 V( ^, ?) X7 z! p _5 ~" I
5.标杆型
# a+ ~& A" s# H
$ A3 c" F7 h) m: y8 n. C x以领导者作为完成任务的标杆。领导者会设定一个非常高的绩效的标准,然后亲自示范,并要求员工依照此种方式来操作。
+ p" T% {; v' e- J' v
5 ~; `! u1 T# G- t5 f7 _% K& @3 q T$ a在一些项目制的情境中,我们会比较多地使用标杆型领导风格。6 S- W8 V9 h7 D I' Z8 Z7 c3 } Z
/ g8 Y9 F6 R8 I5 c6.教练型! D L5 H* |" t7 O& W5 j) Q
) [, I1 S* O! Q. G, [. ~# @. F
顾名思义,教练型领导者能够跟下属一起分析他工作上的能力的长处和短处,或者工作上的优势或不足,把员工的优势、劣势跟他的工作结合起来。
4 G. K8 `& V! f$ ~3 R0 j& g, R$ ?; ^, B4 n$ I
教练型风格不可能对每一个团队成员使用,只可能针对具体的员工来去采用这种风格。
% s0 p3 L/ a8 h5 `, A9 Z: |3 W7 l& S3 Y; z" @! f" b, m8 V9 I0 U6 b
针对六种管理风格进行一一分析后,你会发现,每种风格都有其最适用的场景。如果你在一个场景中使用了不恰当的管理风格,那么就会获得与期望完全相反的效果。
. ]0 l& K0 @( i0 c) R- w c& Z
# H; j7 X& y9 s( x' J! e比如你的团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那么这时候你去使用民主型的风格管理,就容易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甚至导致项目的逾期。
6 B7 P( k1 w5 ~* o. M7 K# R9 K
# A @/ a) y( A4 d' y2 Z) d# U! d如果是一个需要大家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你却使用了标杆型的管理风格,会让员工无法发挥所长,最终这个头脑风暴就变成了一个人的舞台。( _& ` y/ U3 v) ~
: a, ?2 f9 ~7 V2 A' X! p
所以,这也是许多管理者容易忽视的地方。7 m4 f3 F7 r: V* M# P3 o4 b
5 s, f/ K; R1 D
* [+ S+ h8 E' U9 |
04
( }- n$ `& }4 D7 Q0 s# G4 ]管理者,只要管好员工就够了?
" @3 `; r0 @3 r. E/ Q. h% z
) \) }- p8 N8 J" T2 L- n0 z走上管理岗位就可以放心了?这也许是不少刚踏上管理岗位的管理者的错觉。
/ w/ u, C8 u) Z: {/ j8 w, g* p8 [1 L; v& o- ^- z# E% T7 y
前面的辛劳换来现在的晋升,是不是你的努力到这里就可以先告一段落了?( a* p& p6 e0 O7 P, J% P7 A
( a) T+ T5 D H2 J( E ~! \* b% z( }: m
有一些管理者可能是之前在公司业务能力非常突出的人,但是走上管理岗位后,突然发现自己很不能适应。
) Q" _8 U' k! q+ i9 {$ p/ h. c5 B# I& S$ K
因为管理岗位会对管理者有新的要求,这不是靠扎实的业务能力就能做好的。% N! S. R% T& U; R8 W
* }. k( N3 N/ a6 n
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想要做好员工管理,先要学会管理自己。
' ]7 Q& @9 A4 F v* M6 V W1 Y+ x: f0 t! Y# j3 t- E6 i) j( d c
这里需要管理者了解到的是管理者清单。
4 N8 c' b2 d! u5 {. E0 v6 D0 H3 P4 j5 f/ a) Y6 h% n
图片
9 f0 |& S, c3 W/ J
# t4 D; w* k/ S8 o6 v& |6 g' Q这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清单,是一个结构性的图谱,从系统的角度列出了一名管理者需要做的事情。, J+ q( C; _* K1 \( O+ l; R
' T* f4 [7 m% w6 O& H6 W" s% Z3 Q! o+ J" Y这个清单把管理者的工作分成了4个类别:
8 f( @9 h6 M$ F, g+ @5 o" N/ R4 I3 {+ `4 j) w
第一类:目标建立和对目标执行的控制' @- E1 G1 z; U( o5 P# Q( ~6 a/ `
" Y3 \# C# C1 L |' j4 s建立目标就是说一个团队应该要有自己的使命和愿景,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整个团队前进的方向。
& p/ c/ k9 n/ p" ]4 u7 g% E% _' B3 v- ]
第二类:运营系统的搭建和优化
0 j) [) J v' `" T8 P E2 b" \1 ~) f! x: f0 T: H8 ^$ z
在运营体系中,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团队组织架构,要明确不同的组织架构里的不同职能部门分别需要做什么事,下设哪些岗位。
+ T/ P* @) O' ]5 _8 H+ ?( v I7 P ?' j
第三类:团队的领导和激励
' p o& t9 O# P+ m1 M4 D8 q& G3 y, J0 |7 V6 C I
团队需要招聘合适的员工,并用好的方式去激励他们。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可以采用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
+ j- U; J/ I# p4 _/ ?
! B8 u2 Z8 f1 B6 b' @& v第四类:对于自我的管理
C( M0 l+ U: K, w/ N# V2 y7 n) I( S+ s, s' A# H
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持续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需要经常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寻找可以提升的地方。
3 N. x$ @1 m( A# D0 W( k# w# k. e. h- o
通过这四个方面,管理者就可以随时来审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5 k8 L* \, J3 j* f3 ]2 W n0 s
; }5 c' I$ p; d" a& n* @. `图片
0 F$ _$ [# {7 C/ Z4 I0 l; {; }$ q' D% X$ Z
克里奇定理认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应该能把他的组织管好,并有足够的智慧,组织才会朝着美好的方向不断完善和进步。( S( {2 Y, S Q: U9 T5 d
$ w* {3 Z8 [' B4 q2 {
所以,想要带好一支团队,想要带出一支高绩效团队,管理者的磨炼任重道远。
) }% x: m" ]# {; ^) n9 G4 Y& [( y: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