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承认困难对于技术管理者,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就是如何给团队排绩效。评价队友的工作,决定他们的奖励甚至去留并非易事。 我们首先要承认,脑力工作者的绩效考核本身是非常困难的,甚至绩效排名这件事情本身的存废与否在业内也是有争议的。 绩效评估中并不存在一套完美的数据模型,能够精确衡量每个人的产出并且根据算法排序。评估中必然含有大量的主观判断和标准不一致带来的异议。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尽量优化评估的过程,让结果得到最大限度的认可。 绩效排名的指导原则: - 团队内提前对齐标准,形成正确预期,不能有惊喜
- 信息收集要全面,要体现多元价值观,避免单一标准
- 定性与定量结合,任何数据都只是参考,警惕虚假的精确性$ T. L9 N1 a# f0 C
流程建设如果绩效排名有困难,那么通常是评价标准不明确,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的。我们可以通过更加严谨的评估流程来加以改善。 绩效排名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答案会在过程中逐步成型:
2 o/ {) {; q2 W标准同步绩效考核是团队全体的事情,相关的规则、流程、评价的标准要向团队内部宣讲并且达成一致。其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要有培训,以专业和严谨的态度看待考核流程。 公平决策的前提是信息互通。考核标准的同步是后续所有步骤有效性的基础。只有标准统一了,团队成员之间才能给出更有效的反馈,每个人才能建立正确预期,减少后续的争议。 顺畅的绩效考核功夫在平时,同步标准不应该只在季度末尾来做。 信息收集信息收集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自我评价、内部评价、外部评价。 不同评价角度产出不同的文档,为后续决策提供多方位的依据。 自我评价团队成员首先要自己收集关于本季度工作情况的总结材料,内容要包括: - 主要成果 - 从业务,技术,团队三方面阐述
- 支撑数据 - 业务收益,开发效率提升,缺陷数等
- 支撑案例 - 克服了哪些困难,体现个人能力的事例
- OKR/KPI完成情况
/ ?! e4 U- l5 {- R) r/ O1 Z' a . N* ]; s& l$ E* i5 K6 T' z( _
团队成员通过自我评价对工作进行反思,并且对绩效结果建立初步的预期。自评材料也是内部评价的依据。 内部评价集体Review 集体Review的目的是让大家相互了解工作成果,促进内部信息互通。形式是集中展示自我评价中收集的材料,当面宣讲,并且收集团队成员的意见反馈。 定性评价 很多情况下,团队成员的表现很难量化并且横向对比,这个时候定性的评价往往更有参考价值。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贡献的判断可能会因为标准不一而产生摇摆,但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对待的态度则更加明确且稳定。
. N$ W6 J. N( Z5 E 询问每个成员,你的队友当前阶段的工作表现符合以下哪种情况: - 我以与他一起工作为荣 - 5
- 他的工作对我有激励作用 - 4
- 表现中规中矩 - 3
- 需要更加努力以达到优秀 - 2
- 长期来看可能会掉队或者对团队不利 - 1$ q: z/ E3 {6 J* t0 J. m3 W
经过集体Review之后,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给出定性的评价。这些评价汇总之后形成表单,作为梯队划分的重要依据。 外部评价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关注的方向不同,是内部评价的辅助补充。 外部评价容易犯的毛病是流于形式、片面且没有可比性。例如某PM对研发同学的反馈:“同学A工作认真负责,合作顺畅,开发质量高,期待后续合作中有更好的表现”。这种反馈对于绩效排名来说就没有参考价值,合作顺畅,有多顺畅,跟其它人如何对比,体现不出来。 引入外部评价时要注意全面性和可比性,尽量提高其参考价值。
7 H2 h8 |* \( A( M2 l9 P选好合作方代表0 }. ^) V" c* Q
比如同学A选了三个PM,同学B选了三个QA,他们给出的反馈虽然有价值,但是既不全面,也没有横向可比性,对于绩效排名来说并没有用。 最好是从不同角度选合作方代表,比如PM,QA,运营各出一人,他们同时了解同学A和同学B的工作,这样的反馈参考价值就要强很多。 分维度量化 使用统一的维度划分和评分,提高可比性。可以从以下维度给出反馈: - 产出质量满意度 1-5
- 合作顺畅度 1-5
- 工作投入度 1-56 `" ]5 f5 W5 }5 `1 W3 ?
梯队划分信息收集阶段我们产出的文档: - 自评材料 - 成果,数据,案例,OKR/KPI
- 内部互评表单 - 集体Review之后,团队成员的定性互评
- 外部评价表单 - 分维度量化结果
- O1 K) Y* G @& u: c4 C* Z
. ~' g, Y% T. i; v; G. R以内部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为辅,综合前面流程中得到的信息,将团队成员划分成三个梯队: 排名调整梯队确定之后,在各个梯队内部排名。由于不同梯队的定位各有侧重,梯队内部排名的价值取向也要各有不同。 绩效排名是一个团队价值观的最终体现,每个团队都有适合自己的价值取向,这方面有很强的主观性。我们要把内心中的评价标准摆到台面上,在各个维度对比审视,避免取向漂移。 - 前部:% ]* q, N& w1 w' y- @
- 影响力 - 对内要能激励团队,对外要有好评与认可
- 整体贡献 - 贡献不能停留在单个项目上,要对团队其它人有帮助,对业务整体发展有帮助
( {& D. m3 n3 p& d, w* z0 d& `
- 中部:
: D$ p! @: ?: ?* h- 超出期望程度
- 价值观匹配度
3 X# W4 r) m7 p! j
- 后部:
# P. J/ ]* c% ?# R7 J- 投入度
- 成长意愿/ G! G3 }) j( c+ ?5 Z
& G+ \+ \7 q: p
梯队内排名后: 排名完成后,根据团队需要,可以进一步细分: - 前部中挑影响力最大的,作为头部,形成明星效应
- 后部中排名靠后的,挑出稳定性差的,管理风险小的,作为尾部,适当淘汰
6 x/ ?! L2 X" r8 o" z & B: s8 }6 \# ?1 k7 \
最终结果: 总结绩效排名是一个过程,每个步骤有不同的侧重和产出,在过程中逐渐接近答案。 要通过流程建设来保证标准的一致性和信息的全面性。我们可以使用定性与定量数据收集、梯队划分、排名调整等方法,让绩效排名结果得到最大限度的认可,并对团队整体起到推动作用。 2 d. `. h& ^7 n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