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4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联网公司中台的定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5 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Q) U* I3 x& b  ~3 R

! v* m* T; w1 F, A3 f# Y01 为什么需要中台?市面上讲到中台,一定会提到两个例子,一个是13年马云参观supercell,然后在15年确定了阿里的中台战略;另一个是华为的中台战略转型,也就是那句著名的“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 r5 U$ h* C3 h
这似乎会给大家一个错觉,似乎中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战略选择。老板觉得中台好,所以要搭建中台。5 F. t  H& u+ n
不过,现实情况,或许与绝大多数人想象不太一样,中台的产生,并非完全是自顶向下的战略设计,也并非是为了追随某种行业风口,而是随着公司业务高速发展、组织不断膨胀的过程中暴露的种种问题需要被解决。而这时,中台的概念恰好对应了这个问题,所以大家接受了中台。
' c2 r4 p8 {- t8 M) v* I: b过去几年中,借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许多公司都高速发展,进行大规模业务拓展,业务拓展的速度足够快,对公司自然是好事,但是随着而来的问题就是,公司内部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 e& o, |( i: e# Q' G阿里的共享服务部发展历程就是如此。: ^+ q/ O2 m. r6 g( [8 H3 t
公司刚开始只有淘宝,后来意识到B2C模式的业务也会是电商领域重要的组成部门,所以出现了天猫,随着天猫的不断发展,逐渐独立成一个部门,但是这两套都包含订单、商品、库存、价格、仓储、物流等基本业务系统。这两个系统互相独立,各自运行。
7 ]4 v, j4 a! D) B等到10年左右,阿里开始上线1688、聚划算等业务的时候发现,这些业务针对的领域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需要用到的系统功能也高度类似,主要也是订单、商品、库存、价格、仓储、物流等系统。如果这些新业务的系统也都要全部重新开发一遍,这无疑是很大的资源浪费。明明既有的系统调整一下就可以满足新业务的需求,为什么还要继续开发新系统呐?
) T  c) `6 n! Y6 V, h& J7 l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阿里内部将共享服务部的职权不断提升,统一将各个业务业务部门重复使用,反复建设的功能和系统统一规划和管理。
7 b* ^7 r8 j+ i" B0 l6 Y% R
阿里供应链中台/图源网络' u# B3 g% d, `$ Y
其实,很多公司的中台部门,或者平台业务部门的出现都有类似的背景和情况。
" u3 @0 ?8 Z* X+ V% k比如说,滴滴在15年末开始启动自己的中台战略,这与滴滴当时的业务发展阶段也是相关的。1 j2 a0 n7 W7 {, g% V
2015 年末,滴滴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包括快车、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代驾等多业务的垂直化架构。
+ y. [$ a0 F. b. \5 h( q这些业务虽然会有一些差别,但是核心系统和流程都是类似的。如果各自独立开发,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1 q! X  s- e* v- K
比如说,开发成本过高,滴滴旗下的每个业务,其实都是可以单独支撑起一家公司的,如果每个业务都独立做到极致,那么开发成本和人力成本就会非常巨大,而如果为了控制成本,就把系统的建设放缓,则意味着,无论是核心系统本身的质量,还是对外的用户体验都不太好。
; A# F+ q8 a% h5 ^- H) `$ r2 K在这样的背景下,滴滴也开始考虑将诸多业务,以及各个城市的系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升服务前台的能力。" ?. D# P* q8 R6 T9 U( t
其实,刚刚我们提到的,以及许多正在实践中台业务的公司,都有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大约会是两类——; t9 E; j$ v. r! I" `) {$ O( a7 K7 k9 R
一类是,许多业务需求或功能需求高度类似、通用化程度很高,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团队负责规划和开发,大量的系统重复开发、重复建设,导致复用性低、效率低、产研资源浪费、用户体验不统一。3 i6 j2 w- `1 _
另一类是,早期业务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些当下的业务问题,垂直的、个性化的业务逻辑与基础系统耦合太深,由于没有平台性质的规划,横向系统之间、上下游系统之间的交叉逻辑也非常多,这样导致在新业务、新市场的拓展过程中,系统没法直接复用,甚至没法快速迭代。
6 m1 L7 C$ d/ b+ e( {这两类问题,在软件开发领域,有专门的名称,叫做“重复造轮子”和“烟囱式架构”。这两类问题本质上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为了解决当下的业务问题,快速上线了很多功能,而欠下了许多技术债,当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后,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运营成本。( n/ {( n' B% O4 M" r( ?7 @
如何能够机制化,产品化地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更好地通过产品的形式,将企业内部具有很强的通用性的数据、功能、产品甚至经验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进而更好地帮助前台业务部门更多地关注业务,提高业务运营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开发中台的基本出发点。
; q! ?3 b6 z! \* |% V/ Z现阶段,大多数提出中台战略或是建设大中台的公司,大多都有类似的困境。业务高速发展多年,许多问题积重难返或者大量在解决“重复造轮子”的问题,中台这个概念,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契合了大公司业务的发展的情况,而被大家广泛认可。
$ L, U2 R; P3 g5 o02 中台能解决什么问题?前面的内容,我们大致介绍了中台要解决的问题。这给我们一种感觉是,中台是只有大公司才能做的事情,因为毕竟只有大公司在会有这种多条业务线,需要大量通用功能的场景,也只有只有大公司有能力拿出如此大的资源打造个中台。) a" B7 A2 r+ y- g2 N
现实情况也如我们所说,很多公司的中台业务,实际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一个瓶颈之后,为了能够应对接下来的问题,才一点一点从内部开始推动解决之前的问题。
$ A9 a& ]5 |, v0 t$ f但这其实只是中台建设的一个层面。
8 T. j& n2 V' s! w. Y中台作为一种产品设计思路,或者系统架构思路,并不受限于公司的规模,理论上讲,任何一家即将或者正在面临业务高速增长的状态时,都很值得利用和借鉴中台的思路,将目前业务当中大量可复用的功能和场景进行梳理,为业务的高速增长做好准备。
" B8 S# v. F+ l1 a7 @6 k1 o% B# W这在中小公司当中,是有现实意义的。
# O! Y( y4 @$ E- V9 z- k; Q$ R对于很多中小公司,当他们走出生存困境,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大概率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过往的业务模型,产品能力很有可能没法完全承接住大规模用户增长带来的压力。# S1 J' G+ k3 q' m- ~' f
而当你具体到每个用户的时候,你又能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你之前都遇到过,只不过,因为一下来的太多,你没法像过去一样提供达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服务时,对方就会产生不满。
: y1 u; `, c+ |: C! t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公司会生于拉新,死于留存的一个原因。
9 M2 v/ O7 A2 ?很多公司在这个阶段的选择都是为了临时解决一个问题,快速上线一个功能,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很有可能你的解决方案会不断带来新的问题,最后陷入到功能太过复杂,以至于积重难返的地步。
5 X- p2 \# i/ j( |5 H, }0 j) G所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公司将一些大概率长期有价值的功能,专门模块化,进行开发和优化,确保即使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甚至,随着能力或方法论的不断优化,甚至有可能某一天成为整个行业的方法论。+ C" m5 B- ^7 C$ {$ s/ C* J
这个过程,就很像是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修飞机一样。一方面,机翼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另一方面,发动机还在运转,你还能往前飞,但你知道,如果再进入到下一场战斗,你不见得还能确保飞机不会坠落,所以,必须抢在下一次战斗前把飞机修好。
1 x) H/ s: z6 }0 U& G2 S随着业务的发展,你对飞机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修好,可能会希望,能够提前预防一些问题。或者,知道你的飞机哪里战斗力最强,就把哪里做到最好。或许,就能够回避之后的一些问题。$ n1 K; [. d( h0 F* b) g
这或许是中台这个概念,对于中小公司内部产品规划的一个启发。/ c# X: U: J4 E5 @( B
当然,需要提示的一点是,对于中小公司而言,中台的理念不见得是单独拉几十人搭建一个中台产研团队,可以将一些关键流程先行标准化,把一些反复出现的场景当中的解决方案进行沉淀,部分需要产品化的功能先行产品化,可能对于一家业务刚刚开始起步的公司来说,就已经很重要了。1 Z3 l3 O/ e. M
# @4 W$ O6 s, D) l: |8 W- c
03 中台产品经理的挑战
之前的内容,我们其实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为什么会有中台,中台解决怎样的问题,以及中台适用怎样的场景。$ y. W% M) F+ s( P% n/ C# I: X
但是,具体到业务场景当中,中台产品经理又在做什么事情,解决怎样的问题?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台产品经理,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h/ @4 ~% x& S- u6 o, X
我们采访了一些大公司的中台部门之后,会发现,中台产品经理面对很多挑战,其中,最主要要是最困难的挑战,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8 ^4 ?' Q7 O" l( G
一方面,是思维的差异。0 s' b7 `7 n. b
很多产品经理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从事中台相关的事宜,也不是一开始就有中台这样的定位。更多情况下,他们是从前台业务部门,或者以业务为导向的产研部门转型到中台产研部门。
7 [5 c2 V3 s: v, U- R9 _" |这时,其实要面临很大的思维方式、做事方法的转变。
$ }$ Y3 D3 q- b8 \8 B5 k在业务部门或者以业务为导向的产研部门,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达成业务目标,要求你速度足够快、功能高效地解决当下的业务问题,当前业务发展的效率是最关键的。
; }# K4 x% {( K/ z9 f, B1 s" B" `: ^至于说,这个功能将来有没有可能适用于别的场景,有没有可能解决别的问题,这个问题实在是没那么重要。
' G4 T& i6 d0 j但是,对于中台不能如此。( i: }1 o# M4 a! t# j1 p
对于中台产品经理来说,必须思考的问题是,这个功能在现在或者将来能满足多少业务场景?如果将来有新的业务出现,是不是能够复用?或者说,需要做多大的调整才可以复用?甚至于,这个功能有没有可能对外输出,提供SaaS化的服务。3 w) K" G9 H  x* d
这些问题,是中台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是思维上的差异。
: M: ?5 Q6 G$ {, R$ a; t: {另一方面,是环境的变化。% d3 v. K* l; g+ W& {/ U% B
当你在业务部门的时候,响应业务是相对轻松的。但是,在中台部门,响应多个业务,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l, B. d9 C: @& ]3 Y: D
就拿需求调研为例。在业务部门或以业务为导向的产研部门的时候,你只要和对接的业务人员沟通清楚需求就OK了,毕竟,你只要了解这一个或对应的多个部门的业务需求即可,业务目标相对比较明确。
, i$ k6 _6 A2 f4 _3 ?# l  v! j但是,当你需要响应多个业务部门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5 O, @" C# a  A  l, i# k你会发现,同样一个需求,A部门的流程和B部门流程完全不同,或者,流程是相似的,但到具体细节的时候,却有很大差异。' c* A+ D/ d; _  k
更可怕的是,同样一个问题,由于业务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于问题的态度也全然不同:有的部门业务已经非常成熟,自己流程也很清晰,所以不太希望你来调整他们现有的流程;但是,有的部门还处于探索期,还没有遇到你提出的问题,可能压根就不理你。这时,对于中台产品经理的挑战就非常大。
2 t5 [8 G1 ]8 \. M. m; T他们可能会将大量的精力耗散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反复对同一个需求进行确认,很长时间没有明显突破。这个时候,就要求中台产品经理有很强的沟通、协调和协作能力。: [7 i) k4 g" W+ w0 B4 S
并且,因为他们接下来要做的解决方案,是要服务于多个业务。这个时候,需要中台产品经理有很强的逻辑思考能力,看到不同需求之间的共性需求,并提炼出一个产品化的解决方案。2 e* O" m+ ^1 p" k! P5 L! i
甚至于,对于一些尚未遇到这个问题的业务部门,可能还要帮他们前置地思考解决方案。
# f4 a6 ]6 `# t+ q" r1 ]这又很要求产品经理的逻辑思考和抽象思考能力。
4 {1 p+ O+ z8 M* T  ]- ^既需要沟通协作的软技能,又需要逻辑抽象的硬思考,这可能才是中台产品经理最有挑战的地方。
) y. O. R" s  ?# n# U7 H9 W8 c虽然有挑战,但是也不见得没有方法。对于中台产品经理来说,刚刚我们提到的内容,也只是帮助中台产品经理,对于中台产品这个岗位所要面临的挑战和工作,能够有一些初步框架性的理解。
: Y  X0 C/ N: o但是,在实际业务场景当中要解决的很多复杂问题,受限于篇幅,我们还没有详细讨论。) t' b( u$ B9 Z! Q$ Z1 t7 M
对于中台产品而言,他们的能力要求其实跨越非常大。一方面,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战略分析能力,能够看到业务当中的关键流程,理解业务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并将其转化为产品功能,与研发一起实现。另一方面,又需要极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能够在与多个业务线,需求、背景、想法各不相同的相关方一起,推动完成相关功能的实现。6 O- K  {$ o/ x
这背后,是技术,也是艺术。
. z9 L& @( l3 u1 @; y, R某种意义上,能够掌握掌握这两种似乎有些对立思维,并能够灵活运用,可能距离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台产品经理,就不太远了。
/ N' ?  g5 S. \; z) ?; L! [
1 l! a: u2 ~) u' S2 W7 m$ T, ]+ D7 j; g1 k8 a

6 x: K, C4 g5 l! M& ?3 l9 O(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8-5 13:50 | 只看该作者
中台的产生,并非完全是自顶向下的战略设计,也并非是为了追随某种行业风口,而是随着公司业务高速发展、组织不断膨胀的过程中暴露的种种问题需要被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9 18:3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