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元器件的位置及摆放方向
* [- G6 }& E+ U1 _4 M n8 o4 m
4 J; L8 r6 R# ~, c' y 元器件的位置、摆放方向,首先应从电路原理方面考虑,迎合电路的走向。摆放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了该印制板的性能,特别是高频模拟电路,对器件的位置及摆放要求,显得更加严格。合理的放置元器件,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预示了该印制板设计的成功。所以,在着手编排印制板的版面、决定整体布局的时候,应该对电路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先确定特殊元器件(如大规模IC、大功率管、信号源等)的位置,然后再安排其他元器件,尽量避免可能产生干扰的因素。
4 Y3 k k+ ^/ O, C! ]! } 另一方面,应从印制板的整体结构来考虑,避免元器件的排列疏密不均,杂乱无章。这不仅影响了印制板的美观,同时也会给装配和维修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 f* M' e, I. X 3.导线布层、布线区的要求& C( a3 x j( o5 d* J( b
一般情况下,多层印制板布线是按电路功能进行,在外层布线时,要求在焊接面多布线,元器件面少布线,有利于印制板的维修和排故。细、密导线和易受干扰的信号线,通常是安排在内层。大面积的铜箔应比较均匀分布在内、外层,这将有助于减少板的翘曲度,也使电镀时在表面获得较均匀的镀层。为防止外形加工伤及印制导线和机械加工时造成层间短路,内外层布线区的导电图形离板缘的距离应大于50mil,如下图:
W3 W ~, a7 n! w0 ^6 l& W![]()
$ Q0 v/ _; B1 |' i2 B9 ~4 O/ i( ~& K& e+ e0 h0 x, X
4.导线走向及线宽的要求
5 r' k/ G& P9 E 多层板走线要把电源层、地层和信号层分开,减少电源、地、信号之间的干扰。相邻两层印制板的线条应尽量相互垂直或走斜线、曲线,不能走平行线,以减少基板的层间耦合和干扰。且导线应尽量走短线,特别是对小信号电路来讲,线越短,电阻越小,干扰越小。同一层上的信号线,改变方向时应避免锐角拐弯。导线的宽窄,应根据该电路对电流及阻抗的要求来确定,电源输入线应大些,信号线可相对小一些。对一般数字板来说,电源输入线线宽可采用50~80mil,信号线线宽可采用6~10mil。印制板导线与允许通过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表一:* Y3 f0 n7 ^) u5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