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1582|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硬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13 1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久不发帖,上一个帖子应该是5年前了。5 {) {7 \+ Y# K
工作十一年,竟然十一年了,十一年硬件工程师) ^, j- C# x/ g  X3 i0 H
TMD竟然迷茫了,感觉这口气都不像工作十一年的人。4 d" V: o3 @! F3 R2 ]& G8 Y" O
曾经想做一个硬件技术大牛,让自己无可替代,但是大牛的标准是什么。
' F, b) r" ^: d: y) z未来能做什么,继续循着技术的路线走下去,应该是自己喜欢的方式,然而可能会背离价值创造越来越远。: C& c/ Z2 ~) W6 L4 x- L
技术无法创造价值,需求才能,多么痛的领悟。7 p3 L0 i) V4 g1 [8 t
转管理也有机会,但是感觉不太喜欢,一直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会常常思考生命的意义。
4 @% w$ u3 ~& w3 Z可能吧,相对从前的饥寒交迫,现在的话语似乎有些无病呻吟。
$ i$ l4 j# g# l$ I  q! s" R0 \$ f大家都聊聊最近的状态吧7 f3 r* Y6 I0 `
* _. s% x& W0 s5 i9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9-5-15 13: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loudy19880824 于 2019-5-15 14:19 编辑
( M; c9 F; Z* i5 |6 B% P; c/ X' q
# {$ U6 A6 n) x0 h我有一点自己的感触与大家分享。我从毕业到一个外企工作。做了四年,出来创业,很多想法和以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3 c2 X3 s+ w  }其实做技术的人比较大的问题是容易钻进技术本身的牛角尖中,认为成为了某个行业的技术大牛之后就能怎么怎么样。太过于看重技术本身,认为企业中衡量人才或者薪水的标准是在某个领域的不可取代性,慢慢的我发现并不是这样。从老板的角度,更看重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这一点首先就是要接触市场,了解市场需求,不管哪个领域,我相信市场的真实需求与坐在电脑前潜心搞设计的人的想法是会多少有些出入的。市场上并不是好东西就一定有销路,也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极致的性能。成本,交期,供应链的稳定性,制造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等等因素制约着一件产品能否成功。其实我们做硬件出身的人有天然的优势,首先我们往往在单位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系统架构搭建者和软件功能实现者之间的桥梁,如果愿意,是比较容易对自己所在的领域融会贯通的。适时的时候争取接触市场的机会,倒不是说一定要转型做产品经理,接触之后对自己设计的思路也会有所改观。这种改观肯定不是掌握的技术实力得到进一步的精进,但我认为比技术上的精进要实用的多。
; c8 p' X, `# P2 `9 ^! `( Y% M8 ~" \5 y! G1 C7 H
第二点,就是有些技术大牛最郁闷的莫过于,在公司某某的技术水平一般,却一直不停的升值加薪,自己一身本事,却总是得不到重用。继而会产生心灰意冷,甚至抵触情绪。这一点我也曾有过,但现在改变了。首先,在一个企业中,牛人和好用的人是两种概念,而好用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重用。好用主要体现在几点:1. 用起来放心,说白了就是信任,争取到上级的信任至关重要,我想没有谁愿意信任一个技术很牛,但是心里憋着劲和领导对着干的人的;2. 事事有反馈,不论顺利或是遇到挫折,阶段性的让上级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是什么状态,这样会少去很多别人对我们无端的猜测和误解,也有利于加深信任。3. 面对反对意见的态度,这个至关重要,人都是很难友善的对待反对自己的势力的,但是如何对待这种反对恰恰是决定我们在企业中能否向上晋升的关键所在。没有领导喜欢看到自己的团队整天干仗的,安定团结至少是团队的领导者最喜欢的气氛;4.懂得换位思考,这一点最常被提起,看似最假大空,其实最接地气。我们只要和领导者换位思考就可以,假象自己是领导,自己喜欢用什么样的人,时常的想一想,不仅有利于改变一些工作中的消极心态,说不准哪天真的成为领导了,也可以更快的搭建起自己的小团队。
% [* Q* J  B! Y' ~乱七八糟说了一堆,只是想借着咱们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一下,见谅。. Y% b9 |8 p: ^( P0 S

点评

换位思考,深有体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14 09:38
说得好  发表于 2019-5-15 19:36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Aubrey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9-5-14 22:55
《斜槓青年》醒醒吧!別為僅供糊口的工作一生懸命。

) z& G) D  \# ^7 j# d, x" i, w
1 ^; w/ k% ^# \2 J' {0 K5 _( [2 ^% C8 S" h" u% N1 f# j
6 d2 B& A) [4 \3 a" s; v0 \# ?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在其著作中描述了紐約的一個現象:在紐約很多人都不只擁有一種職業,每當遇到「你是做什麼的」之類的問題時,他們並不能像其他人那樣用一個完整的詞來介紹自己,而是選擇用「斜槓;/」來區分不同的身分,於是她為這些人創造了一個名詞:斜槓青年。在書中,艾波赫舉出許多真實案例,例如:* e0 E0 K) Y: i: B" V; o! A
桑賈伊.古普塔,神經外科醫生/CNN 記者
0 R$ m+ i5 ~+ r2 y卡麗.萊恩,藝術顧問/皮拉提斯教練+ H2 M$ }  D+ ?9 ^
丹.米爾斯坦,工程師/戲劇導演, T' J  ?( Q! E8 J- x
羅德.霍夫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詩人/劇作家1 J5 K4 d" v% G9 z
羅伯特.蔡爾茲,心理治療師/小提琴工藝家
. Y9 k( x" B: Y+ C6 C
+ {* h+ w* L0 v: g" {, u3 Y" \# T, Z4 ~6 n, C
她把這種現象稱為「斜槓現象」,亦即越來越多的人使用與愛好和業餘生活相關的身分,而不僅僅是以工作中的職位來定義自己。工作只告訴他人你是做什麼職業、靠什麼維持生計;而工作外的身分則體現了你是誰、喜歡什麼、有何特別之處。7 b% r* T! Y7 M) ^5 |
艾波赫認為用這種方式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有趣、完整和立體,而且相比於傳統的單一職業,多重職業的生活讓人更滿足,保持收入的同時還能追求和發展更多的自我。
( ]! ^0 h' d. s# i5 W+ P) f關於斜槓青年,很多人存在著誤解。! C7 m6 }; I! M2 F8 ^2 h
* b3 p) q2 V6 h' ^
有人以為斜槓青年就是擁有幾份兼職;有人則把它等同於沒有穩定收入的自由職業;我甚至還聽過類似「多一個兼職會不會忙不過來?」「斜槓青年會不會影響本業?」「如何保障收入來源?」的問題。
7 l) f; H' o* Q. @9 M/ E4 p; t* X
, o; w7 [. M/ l+ x  h儘管在那些大家所熟知的斜槓青年故事中,主角似乎都因為多重職業而擁有了多重收入,然而成為斜槓青年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擁有額外收入,甚至也不是為了能夠自由支配時間,而是為了追求更豐富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 \6 V8 [) S/ {- G9 w2 a

% `" ?7 ]) \9 m) \即便你有固定的工作,即便有些身分並不能給你帶來收入,這些都不影響你成為斜槓青年。事實上,艾波赫就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她是美國一家非營利組織的副總裁,但這並不影響她成為斜槓青年,因為她還同時擁有作家、演說家和人生教練等其他身分。而今年因中篇小說《北京折疊》而獲得第七十四屆雨果獎的郝景芳,也是一位擁有固定工作的業餘作家。
, f2 B2 @6 t2 e: k
1 @9 J8 `4 G/ f- q0 S" t& R0 L7 i( Z# L7 ~
斜槓青年的思考7 z; n3 r! t' M3 v
某天,我去參加一位朋友的生日聚會,朋友介紹我認識他的另一位朋友,當這位新朋友問起我的職業,我很自豪地告訴他自己是斜槓青年,並特地解釋了它的意涵。然而,令我大吃一驚的是,他一本正經地對我說:「一個人只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因為我們無法同時做好那麼多事。」聽到這裡,我只能禮貌地點頭微笑,然後默默走開。* O# P6 n$ |5 W" C: I  [

8 S- d+ P! R9 C! k) i5 E( [( w* ^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他們喜歡用固有的思維與信念來判斷所有事物,但問題是,信念是有力量的,它能夠影響人的行為,狹隘的信念很可能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和成長:如果有人認為一輩子只能把一件事情做好,那麼他就不會開始其他的嘗試;但如果他相信人有多重潛能,人生也可以有其他可能,那麼他就會選擇體驗與嘗試不同的事,讓自己成為更多面向的人。不同的信念會導致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構成了不同的人生。- Q% ~& `9 ]7 ~# Q) M5 U+ m
- h4 H! e) A7 N9 P7 E; i
然而人的信念是難以動搖的,所以對於堅信「只能專注做一件事」的人,我並無意去改變他們的想法,但對於思想開放、渴望不同生活的人來說,斜槓青年是一種新的啟發,能讓人們看到不一樣的理念與生活方式,並鼓勵人們在人生中開創出更多可能。' S' O' }) w+ y0 F, ]& e5 ~  m
3 k! f0 J7 y( [! E: ]; ^
艾波赫在著作出版後,收到了世界各地讀者的來信,許多讀者因為書中的故事而深受啟發,他們突然意識到,做喜愛的事與賺錢並不衝突,夢想與工作也並非無法並肩而行。於是很多人重拾了過去的夢想,或者深入發展既有的愛好,讓生活慢慢走向自己想要的面貌。
' ]' H7 }4 q# G: ]; D: C; S+ a4 t) {2 W6 B
事實上,我身邊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一些朋友受斜槓青年概念的影響,利用各種優勢與特長,過上了一種全新的、更自主的生活;還有一些朋友利用業餘時間培養新的興趣,例如插花、繪畫、鋼管舞、瑜伽、廣播主持等等…… 即使這些愛好目前還無法成為穩定收入來源,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因此更快樂和自信了。
: q) D6 I! X  `( `! h3 q. G
5 O' X0 z3 ^4 }$ K- Q% y1 G" ?4 w% x2 f6 X8 A$ n
# N7 C" p' |) e0 q. K/ L1 }
斜槓青年是一種策略
! |7 B  D. Y& v2 L; U過去我們在考量職涯時,基本只有一種策略:縱向單一發展。根據自身優勢決定職業,再一步步往上爬。然而斜槓青年帶來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策略:橫向多元發展,也就是根據自身優勢與愛好發展多種領域,並獲得多重收入。
" k& C3 C0 J: e6 o: `: {  b4 y6 t8 A" y4 \9 K6 u
在我看來,橫向多元發展是一種更適合未來生活方式的自我發展策略。它能適度結合愛好與工作,不僅平衡生活,也提升了個人發展的靈活度,收入也更有保障。
( c; e+ K" {0 L, \; m然而斜槓青年並非一蹴可幾。如同傳統的生涯規畫,斜槓青年的發展同樣需要審慎規畫和全心投入,你必須思考為了達到某個職業要求,要做哪些自我投資。艾波赫根據許多的案例與讀者回饋,將斜槓青年總結為左列五種:
* B0 i8 Q2 ^% [2 |
+ C  ^5 ?8 u  p2 m" e) @3 E1 f
% H9 ~, N9 x9 t+ g一、穩定收入+興趣愛好組合
/ Q$ m! n' z, K) A這種模式比較適合還在興趣愛好探索階段,或興趣愛好的收入不足以支撐生活的人。
) w6 j1 j6 I3 H2 ]3 Q  \4 }- Q" M0 X" \2 H2 B- q$ B3 I
$ p2 P. R* O# k( W
二、左腦+右腦組合
) |  R: _. b  G這是一種理性與創造性思維共同發展的模式,例如前文提到的工程師兼戲劇導演丹.米爾斯坦就是這種類型。理性與藝術是非常好的互補,可以帶給人們更開闊的思維。
( d) ?4 t! a! _  t, Y! s; a三、大腦+身體組合
. f( S# J' {2 ~+ V這種模式能夠讓人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中相互切換,確保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平衡,例如卡麗.萊恩, 她的雙重身分包括藝術顧問和皮拉提斯教練。對於腦力工作者而言,如果能同時發展出體力勞動的職業,是個挺不錯的選擇,我自己就在業餘時間教爵士舞,同時也是 CrossFit(混合健身)一級教練。
) M+ Q( o; E$ A6 L8 f  Y( \$ h
' `2 \8 K% y( E9 U8 I
% @# S, {$ _1 D  w四、寫作+教學+演講+顧問組合: T: d8 m! O$ w' I, M- D- E* d
這可說是一個黃金組合,也是艾波赫自己的斜槓模式。這四種身分間可以形成完美的迴圈:寫作讓你成為某個領域的意見領袖,演講邀約也隨之出現,等到累積足夠經驗之後又能開展教學和顧問領域。這條斜槓青年發展之路適合知識型人才。4 L# Z; z3 x4 |) \% @

$ d* k$ H9 M4 Y; r/ D4 N
5 h" q6 z& x: r# W五、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 L1 i) ]! r8 a& C! w
事實上,你不必擁有多種職業就能成為「斜槓青年」。也許你只有一種職業,但它要求你須具備全方位能力,並涉及不同領域,那麼你也是斜槓青年。所有的 CEO 都符合這個標準,不過這樣的角色在企業中將會越來越多。
& l, {4 M7 Q* U5 m4 a8 \, H斜槓青年實際上可被視為一種全新的人生理念和個人發展策略,它強調的是人生多面向的平衡,以及個體潛能的探索,同時鼓勵我們將工作、生活和愛好進行適度結合,最終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額外的收入,而是更充足圓滿的人生。& r3 U; T) f0 K8 E1 q; T' z2 k

) @% g( ?- U/ I3 ?7 K( f# N" F3 X: T: ]7 J
0 B: v' m: _: q+ ]. V( \

' N7 \( r5 O! l#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9-5-13 14:48 | 只看该作者
跟你有同样的困惑,为了养育妻儿老小拿着几斗米苟且活着,饿不死也富贵不了,不敢大波大折

点评

谢谢分享!: 5.0
谢谢分享!: 5
表示你過得很好!^_^  发表于 2019-5-14 22:4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3 15:19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5#
    发表于 2019-5-13 15:52 | 只看该作者
    同感!行业变化太快!我等老电子工程师们都快跟不上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9-5-13 16:45 | 只看该作者
    毕业不到三年,感觉十多年的老工程师,应该还是很吃香的吧。要么在某一方向有一定的水平,要么就多方面都很熟悉,应该还有其他的状态,但是都是很有前景的啊,像做SI的,可以就专门给人解决SI问题,很受欢迎呀,强度不高,待遇还不低;各方面都懂的,可以取一些小的创业公司里面当个技术指导,技术总监什么的,带一带新人,传道受业解惑,都很不错呀

    点评

    才毕业也这么想来着。 我会SI,PI,SKILL,我牛X…… 然而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技术都是浮云,无所谓技术决定论,有市场就有利润,有利润就有技术。技术不过是市场的衍生物,只是在竞争过程中的锦上添花。 联想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13 19:42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19:42 | 只看该作者
    Paradiser 发表于 2019-5-13 16:45# G9 X. {6 T* w: V7 B
    毕业不到三年,感觉十多年的老工程师,应该还是很吃香的吧。要么在某一方向有一定的水平,要么就多方面都很 ...

    + S) D% p1 l+ W. F' j+ }才毕业也这么想来着。
    $ l; `3 D8 b0 h* P4 Q我会SI,PI,SKILL,我牛X……: l' l6 W8 f) x
    然而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技术都是浮云,无所谓技术决定论,有市场就有利润,有利润就有技术。技术不过是市场的衍生物,只是在竞争过程中的锦上添花。
    . k( ^" |' c, j/ N2 h联想是贸工技的践行者,华为是技工贸的践行者,个人看来,其实都是利润驱动,不过华为做到了未雨绸缪,而且很多时候都对了。$ o1 S9 n! w, R
    要获得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的案列实在不多,华为算一个。, c6 o1 @+ g# ^: R
    2 Q6 q+ Y8 w% _, l" E0 z- v$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14 15:26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9#
    发表于 2019-5-14 08:18 | 只看该作者
    困惑 茫然,也是毕业十年了,感觉前景并不明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9-5-14 11:37 | 只看该作者
    毕业9年,现在也处在迷茫期~~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0-3-2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
    发表于 2019-5-14 18:30 | 只看该作者
    老司机都迷茫,还怎么干活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9-5-14 22:23 | 只看该作者
    感觉现在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硬件门槛越来越低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9-5-14 22:45 | 只看该作者
    曾经想做一个硬件技术大牛,让自己无可替代,但是大牛的标准是什么。
    肉很多!能任由老闆宰割。1 f: X$ E  N4 j$ z5 z

    5 J, r' \" b: _, {& A9 L2 Z; S  c' s3 |

      `4 N* H: r6 E!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9-5-15 09:10 | 只看该作者
    十年时间,先弄专一个技术点,就成为这个点的专家;然后向其他领域延申,成为领域专家。5 P& B: J' E6 `/ {: j$ e) m
    十年磨一剑……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5-7-9 15:56
  •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16#
    发表于 2019-5-17 11:56 | 只看该作者
    看着楼上的评论很有感触,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3 21:3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