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楼主: ma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速信号线换层,有必要加电容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0-3-10 16:30 | 只看该作者
嗯,我们是加一个小电容的(6G信号)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0-3-24 14:49 | 只看该作者
贴子不错,顶起来。* D# m; N0 z' A# `: r3 N+ v" f* n
有的HW的要求很扯淡,短短一根RJ45的网口线也要求走5-7的差分间距40mil,P\N等长控制在1mil之内,说什么控制衰减抑制串扰,而另一块板子3.125G的XAUI走4-4间距12mil走了近万mil也没啥事,我就服了,要求严可以理解,也不能太扯淡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0-3-24 14:53 | 只看该作者
很多要求不是根据理论计算、实际经验得来的——理论不懂、经验没有,然后给你YY出一大堆要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0-3-24 14:56 | 只看该作者
发了几句牢骚扯远了  @# V$ P# p- W- ^; }. ~. u
回到你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打保护地孔。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0-3-24 15: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打保护gnd过孔是不是也根据经验呢?
" f+ [. |4 B6 h: k打多少?  M+ _; V( @, `, T, J2 _, M
打多近?2 v0 ?, v' n2 A- S, g
孔的大小设定有没有讲究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0-3-24 15:45 | 只看该作者
高速线换层,比如开始在top层走线3 {! T/ W4 G3 R- S% G
换层必须打孔' K7 v) G5 J7 t( |; C$ D
如果不做盲埋孔的话; W3 n: Z, k- q3 j) w( K- O( u
换到哪一层是最OK的
% }' J  Y8 t! I/ @) f" O3 J1 ?5 p如果layer2是gnd的话,有些人就很随意的换到Layer3层
' P3 \; z1 Y$ n( H* S) n走一段stripline后再从bottom或者从top层通过via出来到RX端
0 L( i2 h! H; V' @$ m" Y+ |9 X这种走法和直接走到最中间层或via直接换层到bottom层,这几种走法哪一种最好???
* ?4 Z$ r$ a1 z0 `
2 y! A5 B! V) J; H% r: G$ {对于Via-stub的要求是可以通过仿真看出好坏结果的
, }4 }1 @* n, y" [* @不是无中生有的
  w. Q! F, A8 }& D( p* |也许时域看不大出来
  U6 R! e: |9 R4 A; O但从频域肯定可以看出优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0-3-24 19: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打保护gnd过孔是不是也根据经验呢?
% _) }4 n6 ?  d7 n0 \0 e& {: s$ T: A打多少?
) [7 p0 ?- p: T, d( L# p打多近?
1 R% H6 ~; r1 u* B5 z! d孔的大小设定有没有讲究呢?
! d, b9 |& a, o袁荣盛 发表于 2010-3-24 03:37 PM
  E" c' I9 P2 o6 P+ d

2 f' G1 n- A5 q; V/ @0 L! r8 {" D0 R1 R. e0 K' }; }2 G& Y1 G
显然也是经验!!
3 J' \6 {. x' T  t3 Z多少没要求!
, T; {" A6 E; r+ E* g" x2 O# v5 [. O/ a距离没要求!
5 R2 H1 H7 z% h# I* [孔的大小没要求!
; _- c6 ?5 _2 Y, n, m" R4 P有时RP好了没地方打或者忘了打,也没人说你。-_-!!!汗一把。1 \& p$ `* k2 m( c
+ J. T- M9 q# t9 E. x7 f2 e
要是哪位大大能给来张自己仿真的结果的图就好了,看看各种做法实际效果有多大差别。1 P3 [0 V5 `  Z8 C

" Z  ?3 g# j5 E" F+ k* Q$ a公司对这方面的知识很欠缺,基本都是凭经验——这个板子这样做了没出事,以后板子也就这样做了。-_-!!!又汗一把。/ ^; v9 B& k* Z  z( |" z
再就是看到个资料,说怎样做怎样做好,想想,嗯~貌似就是好,我们以后也这样做。-_-!!!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0-3-24 19:16 | 只看该作者
高速线换层,比如开始在top层走线8 l9 w& Y; q; ~' N9 j% `$ Q5 S
换层必须打孔; G9 v- k7 V4 N
如果不做盲埋孔的话
% x( r; Q, c, C换到哪一层是最OK的4 M" h0 V7 U1 _! U( T3 F) M2 I9 g
如果layer2是g ...
8 {3 {' Y( g2 f8 @6 k" ~# [袁荣盛 发表于 2010-3-24 03:45 PM

) }8 Q2 C2 p% s3 {! ?
5 K4 d2 r' [6 t8 H. |$ H; O( `9 @/ _% ]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补图:
: u' K# m1 s0 r1 N)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0-3-25 15:35 | 只看该作者
1.如果参考层发生变化;而且2.信号换层处有放电容的空间;那从SI还是EMC的角度都最好放一个小电容。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0-4-2 23:4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参考层都是地平面,只需在换层过孔处打地过孔即可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0-4-12 09: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10-5-5 22:47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有些书说:在换层的过孔旁边打个地孔.
( W; \. E& t1 `! U( o9 U但不知作用大不大.. h% C5 R& g6 G" C6 f2 s: [
wing 发表于 2008-2-28 13:36

: Z% k1 t# Y* q7 M) }2 a
9 M9 Y" Q  b- v- q. L
$ M' e5 P& d* d8 I9 W   reference的层面不同,打一个地孔是必要的,当然需要要求信号全部是reference地平面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发表于 2010-5-7 21:0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我觉得只有上GHZ的考虑了,几百M不用考虑这么多的,我们上GHZ的都没讲究这么多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发表于 2010-5-25 20:1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有机会可以自己试着定量的测试一下加前后的差别。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0-6-25 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Allen / H4 Q0 |% K5 t9 M+ m! ^" q0 A* K6 x

6 ]; X+ ~+ Q6 d' y6 \
' U; F' i- Y. L! c+ G    你太有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7 04:3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